荔主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比如身份落差帶來的壓力——在國內他們是萬衆挑一的精英,但在美帝,他們只是普通的學生,爲了求生不得不兼職洗碗工、送報員、倉庫管理員等一邊掙錢一邊求學;比如經濟落差帶來的壓力,八十年代國家隊公派的留學生是有補貼的,我查了一下,大概是每月六七十美刀,最多也不過一百,而那時的美帝的人均收入是三千美刀上下;同理還有思念故土和親人的苦悶,對未來和自我人生的迷茫,這些全都需要一個宣泄的地方,而發表門檻低——相對於那個時代來說的低——閱讀免費的網絡,就是一個最好的園地。
1991年4月,北美成立了第一個華語網絡文學園地《華夏文摘》,每週一期對全球範圍的留學生推送(當然是有條件接收文件的人羣),每天點擊量可以達到好幾萬——這在當時真的是個很大的數字了。其中較爲著名的作者,“網絡爺爺”少君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的作品中很好的表現出一個行走中南海的有爲青年學者成了一個在中餐館端盤子的小服務員,其中的心路歷程和種種經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所以最初的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的差別並不在內容和形式,而在於創作和發表的媒介不同。至於從什麼時候起網絡文學變成了一個特有的類型——嗯,我覺得好像下一期也講不到,畢竟說了快三千字還在1992年上下,距離起點網站雛形的創立都還有十年呢……
這期大概就先開個頭,假如有人想看,那就繼續(這樣湊更新)。假如沒人想看,那麼爲了提高大家的興趣,還是會繼續(這樣湊更新)。
不服順網打。
華語網文不負責任扯淡史(二)
諸君貴安~
啊哈哈哈哈,寫不出正文頁續不出番外的我又來湊更新了,啊哈哈哈哈哈~我知道你們都期待這個節目的不得了,那麼不多說了,讓我們直接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上回說到改革春風吹遍大地,我們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從美麗的祖國向全世界散播而去。那些幼小而稚嫩的火種們在異國他鄉承受着身份落差和生活情感壓力等多方面帶來的苦悶,憤發而文章成,以文詠志、抒情、載道正是我天朝上國的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習俗。而在沒有可靠的平面媒體傳播的那時,網絡就成了最好的園地。
雖然那時的網絡和現在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的網絡有着天差地別,起初的探索者們面臨着語言、傳播、輸入法等等技術難題,但仍然有值得尊敬的開拓者們爲我們張開了遠航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