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來,我不清楚若飛有沒有告訴過你,畢業後他就繼承了我一部分的股份,在公司擔任要職。”
顧春來不置可否。
肖燦星繼續講:“其實這並非我本意,而是那孩子主動提出的。我本來希望他可以快快樂樂拍幾年電影,做什麼都好,只要他自己開心。可他說,他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聽到,自己的理念被看到,如果只是普通的導演,即便有公司和母親的加持,要走得遠走得穩,他還需要好多年。”
“可是我記得,”顧春來有點懵,“若飛對這方面不是很瞭解?”
豈止不了解,當年飯算錢都得他顧春來上。
“確實,當時他對商業經營可以說一竅不通,後來是一邊拍片,一邊跟着公司幾位元老學習,硬是讓我們的老廠牌有了新的價值。”
顧春來忍不住讚歎,卻也覺得遺憾,遺憾在肖若飛最艱難的時候,不能陪在他身旁。
他知道,肖若飛是個理想主義者,對外界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嚴格。他至今仍保留着一份初出象牙塔的天真,好些計劃看起來也足夠惹人發笑,看似天真,但他什麼都清楚——理想和現實,藝術與商業,這些並非永遠無法相容的南北磁極。不過兩者之間有天塹阻隔,需要翅膀,不懼風,才能自由飛翔。
肖燦星略有擔憂地繼續:“若飛也是報喜不報憂的,這些年我一直擔心他太累,可他總說沒事,總說任何困難都能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