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資治通鑑》;始皇帝下二十二年丙子,公元回國二五年,王賁伐魏,引河溝以灌大梁。三月,城壞。魏王假降,殺之,遂滅魏。】,
魏王假到底是降了還是被殺了,這是一個問題。也可能是因爲《史記》上沒有記錄他被受封在哪裏,所以司馬光也就腦洞大開,直接寫了“殺之”。
另外,上述《資治通鑑》的這一切之中,“三月”這個翻譯,有的資料上說是水淹大梁城三個月。這在理論上應該是不可能的,從《資治通鑑》的通篇行文來看,這隻代表着是三月份而已,按照農曆的計算方式,正好是春汛的時間。
否則隨便舉個例子:【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酬。】
酬是指飲酒,古指國有喜慶,特賜臣民聚會飲酒。那麼按照前面的翻譯方法,那就是君王賜大家飲酒五個月……這科學嗎?
不過貌似也不能怪司馬光巨巨,關於項燕之死,在《史記》中就有兩種不同說法——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二十三年,秦復召王翦,疆起之,便將擊刑。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爲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爲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爲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喏,項燕到底是被俘還是被殺,還是俘虜了之後自殺……史書真是比較難解的一個謎啊。
除了人物是怎麼死的,同樣記載相悖的問題也有很多,我再舉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