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太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神眼辨
臨荊縣與楚地只隔着一條西望河,而沿西望河再往北就進入了南平國(荊南)境內。臨荊縣的地理位置其實是被一大一小兩個國家的邊境交夾着。也正因爲如此,臨荊縣的軍防不同一般縣城。縣令張松年除了正常配置的衙役捕快和守城兵卒外,另外還掌握着一支八百人的行防營。
此行防營中多爲征戰過沙場的老練兵卒,營盤就紮在西城門外面。原來此營是由一個護疆都尉掌管事務,後來那都尉被調至南方鎮守南唐與吳越的邊界了。而這邊的兵營也未增派行防長官,所有事宜便都交給了張松年。不過在其官職上補一個前鋒校尉,兩職累加將其品級升至正六品。
南唐前些年趁馬楚內亂的時機,派大將邊鎬率軍進入楚國,將楚國滅掉。後來劉言起兵擊敗了南唐軍,佔有了這塊疆土。然後王進逵又殺劉言控制楚地。再後來部將潘叔嗣又殺了王進逵;而如今武清軍節度使周行逢是在計殺潘叔嗣後掌控了楚地全境。周行逢雖未稱帝,卻是建立了頗爲堅實的政權體制,在諸國之中實力不可小覷。而且從現有楚地的各種情況來看,周行逢一直都在積極籌備,一旦條件成熟,他終究是要稱帝建國的。
不過這些年楚地動亂不停、征戰不息皆是由南唐滅楚導致。周行逢政權要想獲取民心,鞏固自己稱帝建國的基礎,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報復南唐,奪取南唐疆土和利益。爲了防止這種可能出現,南唐與楚地接壤的州縣這纔在正常守備編制之外,另行增配了具有實力的兵營。
而臨荊縣還有一個特殊點,它與瀖州之間全程有大道銜通。如果這裏被突襲攻破,那麼楚地周家兵馬就可以毫無阻礙地直取只有百里之距的瀖州。
瀖州真的很重要,它是關乎南唐、楚地、南平、後蜀、大周、吳越幾國商貨水陸運輸的樞紐,是兵馬調動、商稅收取的重要關隘。這也是此地爲何設有都督府和戶部監察衙門的原因。如果此咽喉被他人所扼,那麼軍事局勢、財政局勢都會陷入困境。
臨荊縣依水背山,水在西首,山在西北,爲玄武困白虎之局。從風水解語上講,這種地界人丁稀、物產薄,多刀兵干戈。事實也確實如此,臨荊真就是靠山喫不了山、靠水喫不了水。雖屬邊域重縣,但與那兩國卻來往不暢、通商艱難。從外面看着也是城高門大,但裏面卻並不繁華,與百里之距的瀖洲城沒有可比性。縣裏除了幾家不可少的酒家客店再沒其他什麼店鋪,日用物品大多是些行腳的小販提供。唯一繁榮之處可能就是西城的近營巷,那是個花柳之地。進去後可見巷子兩邊都是廉價的妓房,這些主要是來賺取行防營兵卒和守城兵卒錢財的。
雖然轄區人稀產薄,但對於縣令張松年來說卻可以省去不少瑣事。人少案子就少,張松年一年到頭都沒個稍費些腦子的案子上手,更不會像瀖洲城那樣出現戶部監行使被刺的大案。
不過得知瀖洲戶部監行使顧子敬被刺之事後,張松年的心一下提了起來,大有脣亡齒寒的感慨。那麼嚴密的官家防衛,再加上顧子敬私聘的高手,而且預先還有人暗報刺客訊息,但最終還是沒躲過瞬間喪命的結局。可見刺客殺技神妙到了極致,更可見無論何等顯赫高官、王族霸主,那腦袋也只不過是累卵之一。就說那後蜀高祖孟知祥吧,死因不也是謎團一個嗎?說是暴疾,難明何疾,所以民間擺龍門陣時將他的死因編排出多種可能,其中就包括神乎其技的“一刺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