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每個辦公室都是一個社會,也叫社會細胞。其實商業社會的最小單位不是家庭,因爲家庭基本屬於計劃經濟。
就是有主有次,不能說我厲害我就當爸爸,我不厲害我就當孫子,他是有等級的,有計劃的實施家庭財務運營,一年添幾件衣服,做幾頓飯基本都是固定的,每個人的職責和任務也是統一的。
但辦公室不一樣,職員和領導可以互換,每個人的工作也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則,就是能者上庸者下,有分工,但不固定,薪資也不一樣。基本符合市場經濟。
有的人說權貴可以幹少的活,拿高的職位。其實他的隱性貢獻也大,不是通過關係給企業帶來價值,就是養着這幫人,領導的天平就會傾斜。說句不好聽的,人家老子或親戚爲公司做的貢獻可能你一輩子也還不清。他的子孫喫點算什麼,總比那些直接抱領導大腿的小姐姐,小哥哥強。
話又說回來,這幫官二代富二代還是很好用的,有優質的資源培養,上好的學校,接受新思想薰陶,也見過世面,和客戶在一個層級,都是優勢。
所以這就叫見識,這個是很難培養的,你可以讀好的學校,但有的東西你一輩子也見不到,這個就要命了。
拿我來說,我去英語培訓機構上外國人的課,其他同學就老是和外教辯論,搞得外教只好照本宣科,讀教材,之後就跟看視頻差不多。
我去讀,經濟學思維一上來,外教就很高興,只要人少,或者就我一個學生,他扣上書本,和我天南地北的聊,歷史,經濟,科技,兩人聊的很熱鬧。
他們的世界其實和我們不太一樣,起碼沒有喫飯問題,講的都是享受和理想,我們大多都是抱着在單位怎麼和外國客戶打交道的心態去學。說白了就是不在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