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於一幫嗷嗷叫的小子就簡單多了,畢竟都是孩子,馬術再好也是不精,直接讓親衛帶着共乘一騎就完了。
對於王言帶着一幫孩子上戰場,尤其還帶着小女娃,可能也就屬各家的女眷反對聲音最大。儘管王言一直在提高女人的地位,但傳統觀念就是那樣,指望一幫子裹小腳的女人是不成的,必須得死上兩代人女人的崛起才能真正的爲一些人接受。
‘小腳’這麼個糟粕,王言領地內早就廢了。也不到哪兒個王八犢子先想出來的,反正從北宋那會兒就有人好這口,到了明清發展到了巔峯。這個純純就是上層向下層滲透的,家裏有了姑娘就想纏個足,嫁給了大老爺奔高枝。當然鼎盛歸鼎盛,不纏足的也不少,這主要還是得益於大明人口多……
到底還是男人當家做主,女人有不同意見也得憋着。更何況王言的兒女都去了,那他媽以後一個個的都是皇子公主的,他們家的孩子多雞毛啊?所以這把真的如王言所想那般,跟着他從錦州遷到瀋陽的一堆高級軍官以及少部分的文官,家裏適齡的孩子不論男女,不論喜歡與否,都他媽來了。也不算太多,幾百人而已……
主要年齡段集中在十到十五歲之間,再大的就不行了,基本上不是在軍隊中提前磨練,就是在王言後建的進階‘中學’學社中就學。
這些從小生活條件優渥的孩子,去了戰場之後會不會嚇出個好歹,當然是有可能的。但當今大爭之世,女娃都算了,遠遠看一眼就得,權當出來旅遊了。男娃既然都來了,那就有一個算一個,都得親眼看看是怎麼殺人的,是怎麼砍頭的。如果可能的話,真有沒被嚇破膽,甚至躍躍欲試的,王言也會准許其提刀砍人……
不過該說不說的,他的兒女,包括一票軍官的兒女就沒有廢物的,從小就打根基練武。就連最文弱,不喜武事的大丫頭王錦雲,那小拳頭掄的也是虎虎生風。這是王言唯一要求兒女的,身體得好。甚至以後等他的藥弄的差不多了,不是天價了,他都打算無差別的稀釋一下給手下的那些小娃娃們提供,直接從根子上強民。
隊伍一路行進,因爲帶着一堆孩子,行軍速度稍微慢了一些,但也於當天夜裏到達了遼海衛。休整一夜,第二天直接兵分三路發起進攻。
一路打長春,一路不停向前打到哈爾濱一代同外興安嶺的部隊匯合,再打回來。一路打長白山西麓臨松和的平原地帶,也是後金起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