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雲中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自西漢鹽鐵專賣以來,鹽稅便是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這位桂林郡王手中控制着天下近半的鹽利,每年單單是其所經營的各個鹽場帶來的暴利,讓本就對他有些不放心的朝廷更加的不放心。
陳州之戰後,此人在軍中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威望,手中在握着天價的財富,那太祖皇帝這個皇位還坐的安穩嗎?所以太祖皇帝在同意了其鎮守廣南西路的要求後,作爲交換將其手中的鹽場全部收歸戶部,並在沿海諸路設置鹽運使。
不過因前唐末年太祖皇帝攻打廣州的時候,廣州的大食和波斯商人協助唐軍守城,給太祖皇帝制造了不少的麻煩,使得太祖皇帝對這些番外之人很討厭,甚至是相當排斥。再加上太祖皇帝雖說是私鹽販子出身,可眼光着實沒有那麼長遠,始終認爲農耕纔是治國之本。
除了天朝上國的思想很嚴重,整天幻想着像前唐太宗皇帝那樣萬邦來朝之外,對出洋貿易卻是一點興趣皆無。而且這位太祖皇帝,對海上貿易如此排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擔心前唐餘孽流散到海外,積蓄力量重新打回來。
如果不是那位桂林郡王苦勸,恐怕就要下達禁海令,將前來貿易的外邦商賈一律趕走了。爲了收回他眼中對朝廷更加重要的鹽場,也是爲了安撫重要財源被奪走的功臣。這位對外很排斥的太祖皇帝,乾脆將前唐在廣州、泉州二市舶司,交給了他的桂林郡王府經營。
這位眼皮子並不是很寬的太祖皇帝,還規定了一些極其刻薄的定製。比如說外邦商人在廣州停留不許超過三個月,一旦風向到了即可出海離開。二市舶司一年的利潤,要上繳朝廷四成。也就是說他的大齊朝什麼都不做,就要佔四成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