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崔仲元是名家弟子,外謙內傲,答道:“天下劍術名家很多,可惜學生沒有遇過。有幾位老前輩,他們偶而也指教過學生幾招,卻也未曾正式交手。其他的人,無足掛齒,學生和他們比試,勝了也不足稱道。”李明之微微一笑,道:“如此說來,除了幾位有限的大名家之外,你在劍術上是從未遇到過對手的了。你剛纔說有幾位老前輩偶而也指教過你幾招,他們是誰?”崔仲元說道:“躡雲劍穀神翁和八仙劍袁牧都曾在家師處見過學生,那是五六年前的事情,當時他們一時高興,曾叫學生給他們喂招。”李明之道:“你接得他們幾招?”崔仲元道:“這兩位老前輩只是和弟子試招的性質,未盡全力。我勉強可以接到十招開外。”李逸心頭一動,想道:“能接到十招開外,確也不算得是浪得虛名了!”
那李明之也好像很熟悉武林的情形,聽了笑道:“如此說來,你的劍術造詣很不錯了。我想見識一下你的真實本領,叫一個人和你比試好嗎?”崔仲元當然說好,李明之一指李逸道:“好吧,那我就點你和他比試一下吧。”李逸大喫一驚,急忙說道:“學生尚不乏自知之明,我怎能是他的對手,請大人另點別人吧!”
李明之笑道:“你不用擔心。”叫隨從取來了兩柄木劍,尺寸長短,和普通武士佩戴的青鋼劍一模一樣。另一名隨從拿來了一桶石灰,將這兩柄木劍在石灰中一插,然後分給李逸和崔仲元,每人一把。李明之眼睛望着李逸說道:“你剛纔的劍法還未盡所長,正好趁這機會再試一趟。這樣比試絕對沒有性命之憂,雙方可以無須顧忌,比賽完後,看誰身上中劍較多,勝負便可以判明瞭。”
李逸其實並不是害怕崔仲元,而是害怕給人看出他的底細,但李明之以主考的身份,提出了這個比試辦法,他勢不能推搪,只好提劍下場。
崔仲元雄心勃勃,根本就沒把李逸放在眼內,當下橫劍當胸,朗聲說道:“請張兄指教。”李逸道:“崔兄是成名的劍客,小弟豈敢僭越,還是請崔兄先行賜招。”他心中正自忐忑不安,拿不定主意,要勝還是要敗?崔仲元聽他酸溜溜的盡說客套的說話,心中早已不大耐煩,木劍一展,道聲:“有僭。”一招“橫指天南”,便向李逸迎面一點!
崔仲元的師父名喚“八手仙猿”,所創的劍法便叫做“靈猿劍法”,以輕靈飄忽見長,崔仲元已盡得師門心法,這一劍刺出,似虛似實,當真是迅逾飄風,令人難以捉摸。李逸心中一凜,飄身一閃,但聽得刷的一聲,崔仲元的木劍從他肩頭削過,場中武士,揚起了一片譁笑之聲,李逸面上一紅,知道定是已被他的劍尖點中,暗自想道:“李明之心內已起了猜疑,我若然再故意示弱,只怕弄巧反拙,給他看破,更爲不妙!”
說時遲,那時快,崔仲元出手如風,第二劍又連環刺到,李逸一個“盤龍繞步”,反手一劍,崔仲元“咦”了一聲,李逸依樣畫葫蘆,也是一招“橫指天南”,在他肩頭上點了一下,崔仲元又驚又怒,強自鎮攝心神,將輕敵之心盡去,半攻半守,片刻之間和李逸拆了二三十招。
場中衆武士看得眼花繚亂,但見崔仲元縱躍如飛,一柄木劍就似化成了十數柄一般,在李逸的身前身後,身左身右穿來插去。而李逸則似是隻有招架之功,並無還手之力,所使的仍是普普通通的一套八仙劍法,不過封閉得甚爲嚴密,解拆對方的劍勢,亦似頗見功夫。場中武士,十之八九都是這樣想道:“這張之奇的劍法雖然不錯,到底是崔仲元勝他一籌。”
忽聽得李明之下令停止,一笑說道:“你們兩人功力悉敵,不必比了。張之奇身上中劍較多,但崔仲元中劍的地方,卻都是要害之處,劍法各有擅長,以後你們二人正可以多多琢磨。”衆武士定睛細看,只見李逸渾身上下,斑斑白點,但崔仲元的心窩,卻品字形的布了三點白點,若然不是木劍的話,他焉能還有命在!
各州縣前來應考的武士無不驚服,想不到主考官的眼光竟是如此銳利,一眼便看了出來。李明之提起硃筆,在名冊上圈了兩個圈圈,說道:“你們兩人都錄取了,待考試過後,我再和你們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