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三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資料:
書中很少提到東夏這麼一個女真族政權的存在,作爲一個國家實體,於金朝衰亡之際,爲求女真的復興,脫而自立,存在了七十餘年,領土包括吉林、黑龍江兩省大部,曾與蒙古共享高麗的納供,稱雄於遼東地區。國號初名大真,後爲東夏,朝鮮史籍稱之爲東真。
一、蒲鮮萬奴
首先,有必要介紹一下它的創立者──蒲鮮萬奴,在我國東北的歷史上他堪稱是有數的傑出人物,然而《金史》《元史》均未爲之立傳,僅有散見於《紀》、《傳》中某些零星事蹟,這可能與史家對他懷有“逆賊”、“叛臣”的成見有關,另是修史,材料已然殘缺不備,故直到幾百年後的《新元史》《元書》等才爲之補寫專傳。
注:說不通,既然在《金史》《元史》事後都已經材料殘缺不備,爲何幾百年後還能爲其補寫專傳?如此說來,補寫的專傳是虛構爲主的?那還不如前世的記載零星更加的嚴謹。此外,史學家的成見也說不通,因爲歷史就是要記錄正面和反面,歷史不記錄的原因只能有一個,就是這個人物無關緊要。如果真的是很無比,更應該寫下劣跡讓他遺臭萬年纔對。
這段歷史,要麼就是史學家認爲無關緊要,要麼就是完全沒有任何資料,使得連杜撰都不可能。
蒲鮮萬奴,祖籍遼人,歷來對他有兩種評價:一是否定的,認爲他是個人野心家,在搞叛亂,使金朝分裂內訌,削弱了抵抗蒙古的力量,應該批判;二是肯定的,稱讚他是“遼東怪傑”,甚至譽其可“媲美阿骨打”。 由於史料的缺乏,以至於其家世在文獻上渺然無存,即便是姓名也歧說不一,也有記作完顏萬奴、夫合訥、富鮮萬奴、布希萬奴、禿珠大石、萬家奴、也奴、蕭萬奴、萬肅奴等。“夫合”、“富鮮”、“布希”爲“蒲鮮”的別稱,“訥”爲“萬奴”的急讀。“完顏”可能是金之賜姓。
注:也就是說,現在記載的歷史可能是無數可以混同發音姓名者的集合體。這是典型的歷史謬誤,就是把兩個名字類似的人理解成一個人。
他初見於史籍記載,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以尚廄局使(尚廄局是職司御馬調習牧養的機構,次官爲“使”,從五品)作爲右翼都統完顏賽不的副統與宋軍作戰(《金史》卷12《章宗紀四》;卷113《完顏賽不傳》),萬奴出奇兵,配合完顏賽不的正面進攻,取得擊潰宋軍主力皇甫斌所部步騎數萬的巨大勝利。衛紹王大安三年(1211)被任命爲招討使的監軍,駐守於野狐嶺,由於主帥無能,被蒙古軍戰敗,精銳盡沒。同年,耶律留哥起兵叛金,契丹族羣起響應。至寧元年(1213)他受鹹平路招討使,駐屯鹹平(遼寧開原)平叛。一戰迪吉腦兒(遼寧昌圖附近),大敗,衛紹王再次寬諒了他,並擢任鹹平路宣撫使。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任遼東宣撫使,成爲遼東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當年,與留哥二戰歸仁,因輕敵而大敗,退入東京。
二、建國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