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許如意就笑了:“不上大學的確挺遺憾的,不過,誰說我沒機會進大學了?我這次去京市還要去華大呢。”
許吉祥和許爲民都詫異地抬起了頭:“姐,你去那裏幹什麼,我知道了,是不是研究生,聽說好多人大學畢業後,也能考研究生?”
“不是,”許如意跟他們解釋,“是我們和華大有個合作,我要去華大拜訪教授。”
其實是上次大建鐵工所賠償的兩臺數控機牀,這個月初終於運抵,華大得到了一臺,當時就說過,燎原廠有參與權,許如意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以已經約好了去京市拜訪。
不過這些涉及到一部分機密,許如意是不能細說的。
即便是這樣,也讓兄妹倆心情好點,畢竟,沒上大學,他們的姐姐也是燎原總廠的廠長了,更何況,如今也能見到華大的教授。
許爲民一心高考,對於燎原總廠的事情關心不多,倒是許吉祥,天生就是個做生意的料子,可謂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縱然是在燎原縣上學,愣是廠子裏的風吹草動都知道:“姐,我怎麼聽說,你們還要辦學校,還要跟大學搞什麼合作,是這個嗎?”
許如意笑着解釋:“那倒不是。學校就是咱們現在的培訓班,那塊本來就是光明廠的職業學校,經過了一年的職業培訓,咱們也成了規模和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所以就說再辦起來,分三部分,職工培訓和職工夜校還是照舊,然後會招收部分初中畢業生進行職業教育。”
這種在現在很正常,不少大工廠都有自己的職業學校,招生主要分兩部分,廠子弟和部分的社會生源,爲的就是解決就業和輸入人才。不過這種模式,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式微。
主要是,工廠過了六七十年代快速發展時期,此時工廠內的職工,大多都是青壯年,退休人員很少,這就導致了崗位沒有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