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喫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祝纓看了看趙蘇說:“知道朝廷對官員外任的約束麼?”
“上計、佐官、御史。”
祝纓道:“朝廷制度,爲防官員在外任上勾連地方豪強、偏袒訴訟、魚肉百姓、私怨報復,不讓官員回原籍任職,不許在任上與當地結親,不許娶當地人爲妻、不許在當地納妾、不許與當地士人結爲兒女親家。總之,不許有親。”
認個比較正式的義父子而不是拿來當僕人護衛的那種,跟這個沾邊兒。但是所謂蠻夷之地,有時候爲了特殊的需要也會放寬一些限定。朝廷也比較稀罕一些“四夷來朝”、“蠻夷拜服官員”的好事,只要沒有勾結造反的嫌疑就行,普通文官這麼幹還算安全。趙蘇他舅又是正經的洞主,他是兼具雙重身份的,能擦着個邊兒避開“任上沾連”。
祝纓沒有一口回絕也是因爲這個,但她又不明說“蠻夷”,而是講:“你的資質以前總沒有入縣學,原因我心知肚明,這不是你的過錯。有人耽誤了你、耽誤了整個地方的百姓,爲彌補前人的疏失,我今天就破個例。咱們把話講開,無論日後如何心中也可無愧了。”
算是認了趙蘇。
此事是誰的主張已然不太重要了,雖然祝纓猜是趙蘇的提議,但是他的父母答應了,尤其是趙娘子,這就代表着祝纓能與奇霞族搭上線了。
她到任之後就對治理福祿縣列了一本賬,治理這個地方有幾個難點:
一、語言不通,不是指她不懂本地語言,這個她能學,而是本地百姓的語言與官話不通,這是妨礙朝廷管控的。由此又引出許多問題。大部分人言語不通就學習不好,再每個別的緣由就無法做官,無法做官就參與不進朝廷,對朝廷的感情就淡薄,容易“不服王化”。
二、水土不服,不止是外地人初到本地容易生病,不小心還要病死,就是本地人常住在這裏,也是隻對“煙瘴之地”有一定的習慣,並不是完全不受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