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小舟說,是啊,我有一種感覺,毛主席在判斷抗戰形勢的時候,比蔣介石清晰、準確。他很清楚,戰爭是實力的比拼,既是軍事實力,更是政治實力和經濟實力。這三種實力中,日本有的是軍事實力,缺乏的是政治實力,因爲他們沒有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持。沒有政治實力,將直接影響經濟實力。因爲政治上沒有後援,戰爭一定會將日本的經濟拖垮,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抗日戰爭,雖然沒有軍事實力,但有政治實力,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實力,想方設法消耗日本的經濟實力。日本的經濟實力一旦垮了,戰爭自然就失敗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政策和策略,都是基於這一判斷制定的。
鍾紹基說,以時間換空間,大概就是你說的經濟實力吧?這一點,毛主席很多關於抗戰的政策和策略的文章,已經談得很清楚。毛主席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
唐小舟說,對,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討論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政策和策略,是不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鍾紹基說,老弟總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觀點,說出來聽聽。
唐小舟說,抗戰開始,共產黨和軍隊可以說非常弱小,國民黨卻異常強大。共產黨只有十幾萬軍隊,我估計可能還沒有這麼多,國民黨卻有幾百萬軍隊,共產黨只是國民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陣線中一個小派別而已。這樣的小派別,在這個陣線中,顯然不止共產黨一個,還有其他一些政治派別,同時也包括國民黨內部的一些軍事派系,例如閻錫山的晉系,李宗仁的桂系,龍雲的滇系,以及其他一些政治或者軍事派系。這些軍事派系,哪一個都有幾十上百萬人,比當時的共產黨強大得多。
鍾紹基說,不錯,當時共產黨的軍隊實力,可能遠不如這些軍事派別。
唐小舟說,在當時的形勢下,抗日,肯定是所有政治軍事派系一致的目標。誰不抗日,誰就死路一條。這其實是不用討論的,有人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個人就是汪精衛。汪精衛選擇了和抗日完全相反的路,選擇了和日本人同流合污,結果,他敗得很慘,成爲了歷史的罪人。當然,還有其他人或者其他政治派別,選擇了投靠日本人,結果也都一樣。所以說,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根本就不會選擇一個必敗的結局。這是要點之一。
鍾紹基似乎有些明白了,問道,要點之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