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何繼安的推銷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大多數機械企業的領導都或多或少有些崇洋心態,聽說他推銷的是韓國機牀,而價格又遠比美日歐的機牀更親民,便欣然接受了。照理說,採購設備多少是需要了解一下有關細節的,比如產品質量問題、廠家聲譽問題,但因爲東垣機牀公司的前面有“大韓”二字,這些考量也就被忽略了。
想想看,人家是外國公司,外國怎麼會有質量差的東西呢?外國公司的聲譽怎麼會不好呢?
“李總,咱們手上現在已經積壓下100多臺機牀的訂單了,時間最長的已經拖了半年時間。我跟人家說是因爲海關那邊工作效率太低,一直壓着咱們從韓國進口的控制電路板不肯放行,可這個理由也撐不了多久啊。”
在公司的總裁辦公室裏,何繼安一臉苦相地向李太宇抱怨着。
何繼安這邊的業務做得異常順利,但把訂單拿回來之後,生產部門卻掉了鏈子。在何繼安的建議下,李太宇採購了一大批設備,花掉了100多萬元的資金,隨後又從幾家國營企業挖了十幾名技術工人過來,充實到各個工序。但無奈五機牀的基礎實在是太差了,十幾名優秀技工根本補不上所有的短板。
像臨一機、常機這樣的大企業,生產機牀的時候絕大多數部件都是自己造的,只有少數部件要從其他企業採購。但像原來的第五機牀廠這種小型機牀企業,外購件的比例就會比較大,自己只做牀身、工作臺、頭架、尾架之類的,都是一些傻大黑粗的活兒。好吧,其實五機牀連這樣的活也幹不好,導軌、液壓缸之類裝配不上去的事情,是時常發生的。
李太宇從韓國帶來的圖紙,與中國國內常規的磨牀在原理上是一致的,但各個部件的尺度參數都有所不同,這就導致東垣機牀公司很難在國內找到合適的外購件。這些部件要麼從韓國進口,要麼就只能是公司自己製造,而後者無疑是對公司生產能力的一大挑戰。
從韓國進口部件的思路,被李太宇否決了,何繼安對此也能理解。這些東垣公司製造不出來的部件,恰恰是附加值最高的部件。這樣的部件在國內採購也就罷了,如果從韓國採購,採購價本身就比國內高出一大截,還要支付高昂的進口關稅,最終機牀整機的價格就控制不住了。
韓國機牀要想在國內銷售,必須把自己的價格控制在美日歐的機牀價格之下,而且還必須是有明顯差異的,否則人家何不稍微加點錢去買美日歐的機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