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3
趙守春市長的遺體告別儀式後,程一路陪着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鄒學農到湖海山莊休息。
鄒學農是程一路的老熟人了,早在程一路從部隊轉到地方上來時,鄒學農是省文化廳的副廳長。程一路是南州市文化局的副局長。上下級關係,自然經常打交道。鄒學農人長得清秀,一看就是個文化人。但事實上,接觸時間長了,就知道這個人骨子裏嘈雜得很。但嘈雜歸嘈雜,能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他還有個原來是省級老幹部的岳父在撐腰。因此風雨跌打了十來年,居然從文化廳跑到了組織部,且成了常務副部長。
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某種程度上絕對不亞於一個廳局的一把手。本來,組織部就是明着裏高半級的機構,加上又是搞人事的。在中國這個人事爲上的官場體系中,組織部就成了黨委的代名詞。組織部裏出來的,不說部長副部長,就是個處長,也是威風八面。雖然他不說,可是自有底氣在。縣委書記,甚至地廳級幹部,誰都指着組織部的關係。在組織部沒了耳目,就等於成了官場消息的聾子。既成了聾子,在這個信息社會,還能有何作爲?
程一路以前跟省委組織部的喬曉陽部長往來得多些,裏面也有簡韻的原因。喬曉陽的女兒和簡韻是同學。可是,後來喬曉陽成了江南省腐敗的典型。這根線就斷了,斷了就斷了吧,程一路也懶得再理,可是,你不想理,卻越是需要你理。喬曉陽出事半年後,新的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到任了。不是很多人猜測中的張三、李四,而是鄒學農。說老實話,程一路一開始知道也有些喫驚:鄒學農?
當然,省委用人自有省委用人的道理。就像到了市委,有時候的用人,也不會是大家都能揣摩得透的。
鄒學農一上任,第一站下來的就是南州。
觥籌交錯中,鄒學農當時對組織兩個字作了奇妙的解釋:所謂組織,一是組,二是織。組什麼?織什麼?組的就是人才,織的就是網。
程一路覺得這個解釋雖有些勉強,可是形象、生動,也經典。
到了8號別墅,剛坐下,鄒學農就問:"守春同志的其他問題都解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