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二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說此人最大的愛好就是磨刀,天天磨,而且磨刀不用磨刀石,走到哪兒找到塊能磨刀的地方就磨。在70年代中期他曾經被推薦讀了一個工農兵大學,但是讀了倆月就被學校勒令退學了,原因就是他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時候,總是掏出他那腿叉子玩兒,嚇得整個宿舍的人都不敢睡覺。
李燦然要比老五大幾歲,平時經常在一起玩兒,老五去找他的時候他坐在自己家的大火炕上擦眼鏡而不是磨刀,但他聽老五說完這事兒後摸出了腿叉子,說:“市區的人是不是欺負咱們西郊沒人啊?走!明天就去平了他們!”
這句話漫不經心的話說完以後,我市80年代江湖的真正意義上第一場大戰開始了,有好事之人曾給這一戰起了個名字:“猛農過江。”
爲啥是猛農過江呢?因爲西郊的人在市區的人眼中,就是農民。李燦然這個猛農一過江,市區的江湖頓時天下大亂。曾有人評價說:在李老棍子過江之前,市區裏大大小小的團伙起碼30、40個,有名有姓的江湖大哥級人物不少於10個,但是李老棍子過江之後半年,全市的混子或許只記得“李老棍子”這一個人名字。在83年嚴打之前,全市敢跟李老棍子橫眼睛的,或許就剩下了一個劉海柱。其實,說這話的人看來並不瞭解我市80年代初的江湖,也不瞭解李老棍子的坎坷成名之路。據二狗所知,李燦然的第一戰並不成功,而且,敗得很慘。因爲他低估了對手,那個寫朦朧詩的馮詩人。下文中,二狗把那個寫朦朧詩的馮詩人稱之爲馮朦朧。事實上,我市的市民的確都把他叫做馮朦朧。
提醒一句:大家千萬不要因爲二狗前面那句“我市的市民的確都把他叫馮朦朧”而認爲此人是個非常有名的江湖大哥。馮朦朧的確是有名,但他的確不是因爲打架而有名。的確有很多人認識馮朦朧,但是大家也絕對不是因爲見到此人在街頭比較拉風所以認識他。而且,還有很多人仰慕馮朦朧,但也絕對不是因爲馮朦朧的朦朧詩寫的太好所以仰慕他。
可能有人會問:那他究竟是怎麼成的名?二狗的回答是:他是在電視上成的名。
肯定還有人會問:難道馮朦朧後來成了你們市電視臺的播音員?二狗的回答是:沒有,他只上過一次電視。
讀者們現在肯定都急眼了:不可能,上一次電視怎麼可能成名?二狗的回答是肯定的:能!
現在二狗慢慢道來馮朦朧的成名經歷。在80年代初,馮朦朧的確是個白衣勝雪的朦朧派詩人,也是衆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雖然寫朦朧詩在當年比較時髦,但畢竟還是個比較小衆的羣體,不足以讓全市人民羣衆都瞭解他,而且,他83年嚴打時就因爲“流氓罪”入獄了,直到94年才放出來。他成名就成在他出獄後的一個月,厲害不?出獄一個月就成名了!
且說當時我市舉辦了第一屆全市詩歌大賽,市電視臺全程錄播,由於94年前後卡拉OK這東西剛剛風行,這又是我市第一次舉辦這樣的比賽,所以幾乎吸引了全市男女老少,這比賽說是詩歌大賽,但其實就是卡拉OK大賽,94年那時候還誰讀詩啊?!在這屆比賽的整整半個月的跨度裏,我市的市民基本是每天等新聞聯播結束後立馬就坐在電視機前看比賽,邊看邊說:“哎呀,這是我們廠子老李的二兒子”什麼什麼的。這比賽沒什麼門檻,交50塊錢就能上。據二狗分析,全市起碼有90%的人看過這屆大賽,而且,到了今天,大家早就忘了冠軍是誰,就記得了一個馮朦朧。就好像是唐朝時一次科舉考試過後大家都忘了那屆的狀元是誰,但卻記得了一個吟出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張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