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許半生笑了笑道:“師父曾經戲言,說《楞伽經》總結下來不過三個字,貪嗔癡而已,雖是戲言也不無道理。”
史一航更加迷惑,許半生怎麼又開始跟自己講佛理了。而且,將整部《楞伽經》概括爲貪嗔癡三字,未免顯得輕浮。不過想到林淺一生遊戲人間,說出此語實在不足爲奇。
見許半生沒有繼續說,史一航便精心思索。起先是不以爲然,覺得《楞伽經》是性宗經典,雖非至高法典,可其蓋羅萬象,又豈是區區貪嗔癡三字可以概括的。
可是越思索越覺得心驚。
《楞伽經》主要講的就是性相二門,卻二門均衡發展,不偏不倚。欲使人了四門,離四門,最終及到如來自覺聖趣。
所謂四門,指的是五法、三自性、八識以及二種無我。五法指的又是相、名、妄想、正智和如如。三自性指的是緣起、妄想和成,八識便是最常見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末那和阿賴耶。而二種無我,則是人無我和法無我。這四門有一條共同的也是基本的脈絡,就是從世俗種種起,到七情六慾紛雜,再到最終的涅槃境大圓滿。
五法中的相、名、妄想,指代人世生滅,而正智和如如則指代真諦。
三自性中前兩項自性同樣指代生滅,成自性則指代真諦。
八識的前六識是生滅,後二識是真諦。
二種無我的人無我是生滅,法無我纔是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