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及至整部《楞伽經》的脈絡,似乎也是如此,了四門爲生,離四門爲滅,如來自覺聖趣則是真諦。
貪嗔癡三字自然不可能概括整部《楞伽經》,可是這三個字卻伴隨了整部《楞伽經》。無論是細節,還是宏觀,似乎都離不開貪嗔癡。毫無疑問,貪嗔癡意味着所有的生滅,林淺的這番總結,也只是沒有說出佛門的真諦罷了。又或者,他認爲本沒有什麼真諦,人世間有的不過生滅二種,是以纔會對《楞伽經》做出這樣的總結。
念及於此,史一航正色看着許半生,恭敬的說道:“承教了,許少說的對,雖是遊戲之語,可也樸素至真。”
許半生點點頭,笑道:“石先生可猜得出我師父他又是如何總結《金剛經》的?”
《金剛經》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幾乎是佛教流傳最廣最爲令世人所知的經典了。卷末有四句偈語,更是連販夫走卒都能誦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幾乎可以算是流傳最廣的佛經了,跟“如是我聞”四字有的一拼。
突然聽到許半生提及《金剛經》,史一航心裏第一時間浮現的也是這四句偈語。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四句偈語也可以算作是對《金剛經》的一個總結,所以史一航在一瞬間就想到了這四句話。
可是顯然,林淺絕不會用這樣的四句本就存在於經書中的偈語來對這部經書做總結,他必然有更驚人之語。
其實史一航已經想到了,只是不敢說,道門中人這樣去總結佛經沒什麼問題,他作爲佛門中人,還是不敢如此輕浮。
而且,史一航想的更多的,是許半生爲何突然跟他說起這兩部經書。說起《楞伽經》好理解,這包間的牆壁上本就書寫着整部的《楞伽經》,可《金剛經》呢?難道是許半生存心賣弄?換個人或許可能,但以許半生的性格,絕不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