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電影沒有被剪輯出來時不能稱其爲電影,劇本像是藍圖,拍攝是在蒐集原材料,直到把電影剪出來,它才真的成爲一部電影,所以剪輯是電影的後期製作的關鍵一步,它讓一切都聚在一起,形成故事。
如果拿電影的編排來說,剪輯其實是全部關於鏡頭的排列組合,以及這些鏡頭間的聯接所創造出來的含義。
後期粗剪一開始,墨菲首先挑了一段戲出來,親自完成剪輯,播放給所有參與剪輯的工作人員看,以此闡述自己的剪輯理念。
這是韋德在酒吧的一場戲,“醫生”告訴韋德說他能治好韋德的癌症,並且可以把他變成超級英雄。
當韋德走開並獨自坐下來時,墨菲的剪輯很容易讓觀看者感受到不安,然後下一個鏡頭切換到韋德坐在窗邊失眠,外面正下着雨。
他把這樣兩組鏡頭連在一起,讓人立刻就明白“醫生”跟韋德講的話噬骨般的折磨着他,這個跳剪之前並沒有寫在劇本里,也沒打算這麼拍,它純粹在墨菲的雙手下誕生在剪輯室裏。
拍攝中,這個鏡頭最初墨菲和喬迪·格里菲斯認爲是個冗餘的鏡頭,按照原始劇本的結構的話,韋德沒必要再獨自一人坐在那兒。
當時墨菲拍這個鏡頭是用來當備用的,後來他否決了劇本原定的一段戲,再次觀看拍攝的鏡頭時,發現“暗示”韋德被那番話困擾有利於幫助劇組彌補回損失的那段劇本,而且構思剪輯後的效果也更好。
其實這也說明在拍攝時,導演有時並不能確定哪個鏡頭是必需的,拍攝大量素材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