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信仰是一種道德共識,而教會只是一個以崇拜神爲名義的人類組織,它不能替代信仰,事實上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一個人有沒有信仰,決計不能以他是否加入教會來判定!整個社會對於神職人員的道德敗壞如此反應劇烈,歸根結底,也是對信仰認知的偏差啊!大部分人輕易的就將他們看作了信仰標杆。
當信仰成爲一種職業,一種利益集合體,裏面什麼骯髒的東西都會有,掩飾它就是爲了維護利益,聽說過佛教徒之間互不攻擊的理論麼,理由差不多,都是在外人面前維持該宗教信仰高大全的形象,以吸引更多人膜拜,自然遇到醜聞要掩蓋了。
這個世界,終究不是想象的那麼奇妙,更不是某些人描述的那麼美好,在如今這個時代,不但成年人的世界裏,沒有什麼是容易的,連孩子們的生活都過得不易……
墨菲也算是比較看的開那種人,這些只要不落到他的頭上,他也懶得去管,畢竟他精力有限,也不是曠古爍今的聖人。
更爲確切點來說,曾經的生活,在某些方面已經讓他麻木不仁了。
即便因爲職業的關係,無論是現在,還是曾經,墨菲都不怎麼喜歡媒體記者,但也非常清楚,很多包裹嚴實、想方設法拼命掩蓋、讓人不忍直視的醜惡真相,都要依靠敢於掙脫體制的壓迫和限制的媒體平臺,報以公正、真實、嚴肅的態度全面曝光,才能讓矇在鼓裏的民衆認清事實,在充斥着腐敗和欺騙的社會不良現象和風氣中,看到一絲正義的曙光。
而一件被忽視和低估的事件背後,往往會隱藏着持續潰爛變質壯大的現實問題,猖獗囂張的惡勢力會不斷的蔓延和侵蝕,造成不可估量、後悔莫及的慘痛結果。
“如果養育一個孩子靠得是整個村莊的支持,那毀掉一個孩子整個村莊也脫不了干係。”這句原版影片就有的臺詞,被墨菲原封不動的再次運用到電影中,“控訴和揭露”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那就是“體制之惡高於個人之惡”。
一些事件不單是少數人的個體犯罪,很多大規模的罪行完全是體制包庇和縱容的惡果,比如在一個有着深厚天主教傳統的城市,一聽說要與教會爲敵,所有人都望而卻步。
天主教會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所起的作用巨大,哪怕是在現代社會,教會在人們的生活中依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爲人們提供很多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