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哈維爾的這篇文章提出了質疑論,“自九十年代以來,全球氣候已經十多年沒有呈現變暖趨勢了。”
氣候科學家凱文·特倫伯斯(Kevin Trenberth)表示,“事實上,我們現在也無法解釋爲什麼沒有出現變暖現象,這無疑是一種諷刺。”不過,凱文同時也表示,只有在人們相信那些計算機模型的前提下,纔可以說氣候沒有如期變暖。
換而言之,全球氣候的確在變暖,但計算機模型顯著誇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對氣候變暖的影響。正如克里斯的文章所述:現在的變暖是過去一千年發展以來的自然現象,並不是所謂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
“紐約時報”的這一篇文章刊登之後,徹底引爆了炸彈。
只有真正的業內人士才知道,氣候變暖威脅論讓許多人撈到了大量好處,它使政府資金流入了相關學術研究項目,成爲政府擴大官僚機構的路由。這種論調是政府增加稅收,讓納稅人爲企業補貼埋單的藉口,同時還是吸引鉅額捐款流入許諾拯救地球的慈善基金會的誘餌。更進一步,溫室效應還是西方國家用來譴責、制裁中國的重要藉口之一。
可以想象,一個簡單的溫室效應,卻牽扯到了太多太多的利益。如果說克里斯的期刊文章,僅僅只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條件反射而已,那麼“紐約時報”的文章就直接戳到了馬蜂窩,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全部都徹底炸鍋了。
從十月十八日開始,連續一週時間之內,從氣象學家到政府官員,從世界氣象組織到聯合國氣象變化委員會,從北美洲到非洲,從亞洲到南美洲,全部都展開了密切的討論。
處於暴風眼的“紐約時報”不得不在十月二十四日,刊登了第一篇報道的續篇,同樣由哈維爾撰寫,“溫室效應到底戳中了誰的利益?”
在這篇文章之中,哈維爾更近一步的對全世界的溫室效應研究進行了剖析。不同於第一篇報道,哈維爾強調,溫室效應的確正在影響着人們的生活,這是不容忽視的。哈維爾引用了洛克菲勒基金會贊助的溫室效應研究作爲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