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家d貓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當外行人提起最佳外語片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什麼?”由於目前全球範圍內的主流電影依舊是英語作品,所以外語電影想要進一步推廣,難度是成倍上漲,對於大部分普通的電影觀衆來說,也許一年都不見得會看一部外語電影。
但是當內行人提起最佳外語片時,都會眼冒金光,難以激動地開始如數家珍,即使是對越來越商業化的奧斯卡有諸多不滿的專業影迷也不例外。因爲他們都清楚地知道,比起美國和英國電影占據主角的最佳影片來說,最佳外語片的競爭激烈程度是十倍、百倍地增漲。
每一年的最佳外語片都將雲集全世界超過一百個國家選送的作品,尤其是身爲藝術電影天然溫牀的歐洲大陸,僅僅只是在歐洲各國國內的競爭就已經無比激烈了,等送到金球獎、英國學院獎或者奧斯卡參賽之後,一百多部風格迥異、質量過硬的作品卻僅僅只挑選五部入圍,然後選出最終的得獎者。可以說,最佳外語片是真正的百裏挑一。
在真正資深的專業影迷眼中,最佳外語片不僅含金量更高,而且質量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也許最佳影片會出現“莎翁情史”那樣的爭議,但最佳外語片卻從來都沒有。所以,那些能夠贏得最佳外語片的導演也絕對是真材實料,名垂青史。
英格瑪·博格曼(Ingmar Bergman)作爲瑞典國寶級的導演,贏得了無數國際獎項,但令人費解的是,他始終與最高獎項無緣,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僅僅收穫了一座金熊獎而已,而在英語片唱主角的奧斯卡之上,他則收穫了三次最佳外語片獎,大師地位不可動搖。
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是意大利的絕對大師,創作出了多部載入史冊的經典佳作,雖然從未染指金熊獎,但四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得主,再加上金棕櫚獎和兩座銀獅獎,卻成爲了他職業生涯最璀璨的一筆,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可以說,最佳外語片雖然僅僅只是一個獎項,但分量卻足以和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相抗衡,這個獎項往往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部門。即使贏得提名都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上帝之城”從聖丹斯電影節問世之後,就贏得了一片好評聲,票房方面的出色表現,再加上博客宣傳的獨特方式,在上半年就早早地成爲了年末頒獎季最佳外語片的種子選手。雖然進入下半年之後,頒獎季一片喧囂之中,“上帝之城”的名字已經逐漸被遺忘,羅傑·埃伯特和勞倫斯·託普曼的評論似乎也慢了一步,沒有能夠及時喚醒人們的記憶;可即使如此,“上帝之城”還是順利地贏得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