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村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黃同志,對於你們的這種技術,我們相信是可能實現的,在沒有獲得實驗數據的情況下,我們根本就無法相信這樣情況下的制導系統有多麼可靠。戰場上面,到處都是熱能輻射源,人體的,槍炮攻擊時子彈以及炮彈飛行過程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這些都會對紅外製導產生干涉……”反對使用沒有經過實踐驗證的紅外製導技術,進而要求採用線導制導技術的人裏面,最有影響力的馮偉直接就反駁着。
他說的這些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防空方面,導彈主要是往天空中飛行,在天空中的輻射源遠遠少於地面。所以我們覺得防空導彈採用這種制導技術沒有錯,具體效果如何,也得靠着最終的時間結果來進行驗證……”馮偉旁邊的一名跟他年齡差不多,個子卻矮小了很多的老頭子說道。
“至於地面反裝甲導彈,射程並不需要多遠,而且在這些年中,我們研究的線導放線技術也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導彈速度不超過四百米每秒,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說到這裏,劉一九算是聽明白了這些傢伙爲什麼非要鬧騰着採用線導制導技術。
線導制導技術,最大的難點就是在放線技術上面。
在導彈沒有發射之前,導線都是纏繞在導彈內部的導線筒裏面的,外面的一端就跟操作平臺進行連接,一旦發射,導彈一邊飛,一邊放線。這樣一來,在操作平臺操作的人員就可以根據目標的移動而通過操作手柄不斷把目標的位置指令傳輸到導彈內部的控制系統,這樣就可以不斷的修正目標位置……
這種技術,實現起來非常容易。
而且,設備簡單、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這些優點在這個年代來說,是非常讓人信服的。唯一的缺點就是作用距離近。不過對於反裝甲導彈來說,這樣的作用距離也足夠了。一枚導彈就能夠幹掉一輛裝甲車或者坦克,這個還是非常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