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哪知道,營長是那麼誠懇、謙藹、親熱,不但注意地聽了他的話,而且詳細地問了他的姓名、年歲、哪裏的人和他的工作,並且鼓勵他要在業務上努力學習。至於將來有沒有機會帶他到戰場去,營長不能馬上肯定,那要看作戰時節,兵力怎樣配合;團的通信連是有可能分配到營裏去的。“好好地幹吧!我記住你的名字!”
出自英雄之口的這些熱情懇摯的鼓勵,使這青年敬禮的手好象長在了眉旁,再也放不下來。
營長走了兩步,又回頭笑着說:“我參軍的時候比你還小兩歲呢!”
這短短的一段情景中的每一細節,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深深地印在這青年的心裏,比任何圖畫的色彩都更鮮明,線條更細緻。從這以後,每逢值班的時候,他不再用以前常進去的小隱蔽洞,而始終在河灘上,緊守着渡口的電話線。小洞子離渡口還有三十來米遠,他不願跑來跑去,耽誤時間。乾糧隨身帶着,渴了就嚼一塊冰——他納悶:爲什麼喫冰還壓不住胃火,嘴角依舊爛着那麼一小塊兒呢!只在拾起不少炸斷的碎線的時候,他才跑回小洞,儲藏起來。他珍惜那些碎線,象戰士們珍惜子彈那樣。
黃昏以前,敵人向渡口發了幾排炮,炮一出口,譚明超就聽得出,是哪一種炮,和要往哪裏打。炮到,他輕快地臥倒;炸過後,他馬上接線。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彈片亂飛,可是他好象會找彈片的縫隙,既能躲開危險,又能緊張地工作。
拾了些碎線,他往小洞那邊跑,正遇上幾位工兵來搭橋。渡口的木橋是天天黃昏後搭好,拂曉以前撤去,以免教敵人的炮火打爛。
工兵班的聞季爽是小譚的好友,彼此也是在渡口上由相識而互相敬愛起來的。他倆都是湘西人。不過,這倒無關緊要。更重要的倒是二人都年輕,都是團員。聞季爽上過小學,有點“文化”。這並沒使小譚疏遠他,雖然小譚家裏很窮,也沒讀過書。聞季爽對業務學習非常積極,大家午睡的時候,他不肯睡,還用小木塊作橋樑的模型。學習了三個月,他考了第一名。小譚佩服小聞的這股勁兒。心裏的勁頭兒一樣才能是同志。
兩個青年相遇,總要抓空兒手拉手地談一會兒。季爽勸明超努力學習文化,明超勸季爽多鍛鍊身體:“你的身體單薄點,再加把勁兒,練成個鐵打的人!”
季爽沒辜負黨、團的培養和好友的鼓勵。去年初冬,橋被沖斷,木頭流下去,教一堆碎石頭攔住。他下了水,將要到零度的水!一口氣在水裏泡了四十分鐘,把木頭全撈了上來。事後,他已人事不知,全身凍紫。一位炊事員把他背到暖炕上去,好久,他才甦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