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大關中戰略 (第3/5頁)
輕湮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路雖然被稱爲函穀道,實際上寬不過數米,乃是真正的“車不能方軌,馬不能並鞍”,當真可謂“泥丸可塞”的險要道路,而函谷關便位於這道裂縫的東部開口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函谷關的東面,即函谷關的關前,則是弘農河,如今的弘農河水量已經小了很多,某些河段甚至行人可趟河而過,可是即便如此,在靠近黃河的河段,水量仍然十分驚人,而在較之今日水量更大的秦漢時期,渡河難度無疑更大。
弘農河,儼然就是函谷關天然的護城河。敵人想要進攻函谷關,就必須先渡過弘農河,而由於弘農河緊貼着稠桑原東側而流,河岸和關城之間只有一條狹小的窄路,大軍根本排布不開,而守軍卻可以佔據關城高地居高臨下,這便是函谷關難以被攻克的原因。
春秋戰國以來,割據關中的秦國,長期面臨着東西對抗的局面,因此函谷關的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晉國和魏國都曾佔據崤函,憑藉函谷關之險,將秦國牢牢鎖在崤函以西,直到秦惠文王時期,秦國擊敗魏國奪回崤函,函谷關由此才成爲了秦國對抗關東諸國的戰略要地。
尤其是戰國時期,在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國力日益增強,漸漸凌駕於關東諸國之上,爲求東出,秦軍頻頻出關攻掠關東諸國,以致關東諸國多次組成聯軍合縱攻秦,但屢屢只能望關興嘆,整個戰國時期,也只有齊將匡章曾率領聯軍攻破函谷關。
西漢立國以來,劉邦雖然一統天下,但在內部卻面臨着關東異姓諸侯王的威脅,而從高後呂雉執政以來,中央朝廷又與劉姓諸侯王矛盾頻發,政治格局仍然呈現東西對抗局面,朝廷的主要重心在於控內,維持國內統治穩定,因而函谷關的戰略地位仍然極爲重要,洛陽則被作爲朝廷控御關東諸侯的重鎮。
當時,朝廷不僅極爲重視函谷關一線的防禦,同時嚴格限制關中與關東地區的人員財物往來,出入關中必須持有朝廷頒發的“傳”來作爲通行憑證,尤其是對馬匹等軍事裝備的流通更是嚴加限制,目的便在於防止關中人口、物資流失。
漢文帝后期,爲了促進經濟的發展,曾一度廢止這項制度,即“除關無用傳”,但隨着漢景帝時爆發“七國之亂”,朝廷與諸侯王的關係再度惡化,爲了加強關中的安全,漢景帝在叛亂平定之後,便又“復置諸關用傳出入”,重新加強了對往來關中之人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