穢多非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縣中各鄉的鄉司在衙門裏聽說上頭已經和老張家談妥,這便齊刷刷的跑到朱夏墅來,拜見張巡,商議今年秋稅徵收的章程。
確實有那種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惡少的感覺嗷,張巡就坐在花廳門口的躺椅上,旁邊還有小廝給張巡捧着湯盞,搖着蒲扇,就差一個給張巡捶腿的侍女了。
去年這個事不是張巡辦得,是哥哥張逞辦得。所以張巡很多關節還不那麼清楚,比如自晚唐以來,衙門徵收秋糧,慣例一斛要增二斗“雀鼠耗”。在徵收錢和其他實物時,要加徵“頭子錢”。
和明清的淋尖踢斛一樣,宋代也按照繳納糧食的多少,保升“斛面”或者“鬥面”。就是你得用糧食把斛或者鬥徹底倒滿,倒到容器上都堆成小山一樣,纔算完納。
容器內的是國家的正稅,超出容器的這一部分,就是徵收賦稅的官吏們的好處。
幸虧這時候還沒發明出踢一腳不倒的好本事,要是已經發明瞭出來,還得再往斛或者鬥裏面倒一次糧食。
你以爲這就完了?當然沒完。寧宗時的宰相真德秀在擔任潭州知州時發現每年到了收稅的時候,地方上的書辦會先行發一張文書給納稅的百姓,要他們填寫今年所需要繳納賦稅的數額。
這其實很正常,納稅之前的自主填報嘛,約等於是簡化了行政流程。但是這張文書不是白給你的,從一等戶到五等戶,按家產徵收九十錢到七八個錢,才能領取這張報稅單(給歷錢)。
然後在納稅時,慣例你的報稅單是一定填錯的。想要填對,就得向徵稅的書手再繳納一次填報錢,稱之爲“繳歷錢”。給了這麼一份錢,你的報稅單纔是填對的,纔可以歸檔,然後正常的完納賦稅皇糧。
凡此種種,都需要有人提前提點,和張巡說清楚,張巡才能曉得。就算鄉司和書手都在老張家門口奔走,可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具體的人,能夠少上貢給老張家一點,留在他們口袋裏的就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