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在程曉羽看來也不是沒有缺憾,鋼琴表演很重要的一點是在除了手指能力之外,演奏者要能清楚地聽見自己彈奏的是什麼,也就是作品進行中的各個聲部在自己手下能否清晰的展示出來。
當然程曉羽的要求是有點苛刻了,因爲從表面上看不出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所想表現的是什麼,但是從巴赫的思想特點和完整統一的形象思維來看,我們可以瞭解巴赫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內容。
由於巴赫所處的複雜時代,受宗教影響極大,所以他常借宗教題材反映人民的痛苦,表現人們對英雄的同情、感傷和歌頌。
同時巴赫作品也反映了人們對光明的嚮往與追求,而非標題音樂則包括了當時社會所不能論的語言,從側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反映了社會。
例如這首升C小調,BWV849就是宗教意味強烈的樂章。必須用音樂線條勾勒出沉思的哲理和宗教聖詠的肅穆莊嚴。
考試畢竟不是鋼琴表演,在巨大的壓力下,能將一首高難度樂曲表達完整就不容易了,更何況還是整場考試第一次有人彈五聲部的賦格曲。
一曲彈完,第一次教室裏還有了點掌聲。但程曉羽惡意的認爲這些掌聲大部分都是因爲端木林莎出塵的美貌引起的。
隨後肖邦的兩首練習曲,端木林莎完成的也很是不錯。顯然她的水平在他們這個六號考點,已經是最頂尖的幾個了。
在程曉羽的判斷裏,端木林莎的初試過關是板上釘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