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柴算是程曉羽最喜歡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了,雖然古典三巨頭的作品內涵更加深刻,但程曉羽卻更喜歡浪漫派的老柴,因爲他寫的曲子旋律都比較優美,而肖邦同樣以旋律優美而著稱。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是典型的俄國格調。
輝煌的首句、沉鬱頓挫的降音和雜亂的雙音撥絃引出了整個樂章,這個引子是蒼老的心境對歷史往事的回首。
接下來便是激昂的快板:一個剛剛組建了家庭的人在向你痛訴着自己對生命的狂愛與感動,一句又一句仍不能表述那無言的驕傲、同一民族人們共同崇尚、共同信仰的幸福。黑暗已過,期待、洋溢伴着略帶急切的心情是快活節奏的詮釋。
快板中多次穿插慢板。伴奏中,陣陣轟鳴的連接句是垂暮裏歡心醉漢的腳步。連續幾個小節的切分音托拉而略帶輕快,好像黎明灰黑的光芒中幾臺笨重的巨大機械開始了運作,攜帶着樂觀工人的幽默神色和工業的崛起。
一高一低的穿插句就像是淡雲下少女的心願和長輩的教誨。接下來波音接小三度層層下滑的琶音是寡言、勞累的苦笑中顫抖的嘴脣和躺下的淚,幸福深邃如此,終於醉人心碎。
結尾將樂曲推向高潮,光明的到來,狂熱、熱愛、跋涉、艱難、心酸與樂觀的熱淚全部飛揚在民族崇高的藍天。
一曲完畢這讓站在排練室後面的幾個人聽的如癡如醉,無不被這樣的演奏所震撼。尤其是站在最前面的首席小提琴手完美的演奏,讓常嶽和他的同學們無不自慚形穢。
程曉羽和端木林莎還好,畢竟他們不是小提琴系的,但聽了如此暢快淋漓的交響樂之後,心裏也有點沉重起來。相較之下程曉羽寫的四分鐘小提琴獨奏協奏曲,實在太過簡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