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寢室的路上,端木林莎一直在給程曉羽打氣,其實衆人對程曉羽的作品還是很喜歡的,拿程曉羽跟老柴比,也是相當給他面子了。
主要現在不光是樂曲上的差距,更有水平上的差距。雖說程曉羽的作品旋律非常動聽而且編曲也非常新穎,但音樂學院畢竟是學古典的,就算上戲對各種先鋒音樂容忍度在高,也不會衆口一致的覺得這樣的表演是出色的。
更關鍵的是難度和長度都不夠,在古典音樂裏面越複雜,結構越精巧的東西才越容易被認可。旋律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其實主要程曉羽需要的是征服所有人,他想要所有人都震撼到。正因爲對自己要求太高,纔會如此爲難,要不然他抄個《貝多芬病毒》或者《紫色激情》也能夠交待的過去。
此時離喫飯還有些時間,程曉羽就回了寢室收拾東西,打算回家一趟,他還需要帶些衣服鞋子過來,還要把移動硬盤交給喬叔,讓他幫忙送給曹大年。這個時候回家剛好還能趕上晚飯。
程曉羽背了個包就走出校門打了個車回家,在路上他看着窗外的風景,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音樂在迎新晚會上大放異彩,當然這樣做並不是爲了出風頭,也不單純的只是想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而是他想知道自己在這樣的極限的情況下能做到什麼程度。
因爲演奏技術上存在差距,所以程曉羽只能在樂曲上做文章。
首先必須考慮的就是古典與流行的問題。古典音樂大致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泛指和“通俗音樂”相對的那個“嚴肅音樂”的概念。第二個有時候也用來指代18世紀下半葉的“古典時期”。
“古典時期”音樂指的是十八世紀下半葉到十九世紀二十三十年代。從1750年巴赫去世到18世紀末。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第一個階段,叫前古典主義時期。也叫後巴洛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