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從華夏的大宅子被趕到美國幾十平米的筒子樓里居住,可她依然會在黑暗狹窄的樓道里用煤球爐子和鋁飯盒蒸聖彼得堡風味的蛋糕,用搪瓷缸喝下午茶,途經乞丐會毫不吝嗇的投入一些零錢。
讀大學時的開國元勳的孫女,好友康同薇就告訴她:“要是有一天你沒有烤箱了,也要會用鐵絲烤出一樣脆的吐司出來。要是有一天你沒有了漂亮的衣服,也能自己做出一件來。”
她對程曉羽的教育更是不遺餘力,就算在困難,也要教程曉羽從小彈鋼琴不說,出門衣服褲子鞋子都必須是整潔得體的,衣服大都是程秋瓷做的,布料也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平絨棉布。走路坐姿程秋瓷對他也有要求,喫飯更要一粒不剩,喫多少盛多少,這是起碼的餐桌禮儀。每天都給程曉羽洗澡,即使美國水費一點都不便宜,很難說程曉羽輕微的潔癖沒有母親的影響,總而言之,母親對程曉羽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程秋瓷也是驕傲的,當蘇長河寫信給她要給她匯款時,她回信道:“謝謝您的關心,勞動有利於我保持體形,不至於急劇發胖。”
她自殺時,化了淡妝,穿着從華夏帶來的藍紫色錦緞旗袍,家裏收拾的一塵不染,鋼琴上蓋着她自己繡有牡丹的綢布,一些書籍整齊的擱在書架上,所有東西分門別類的放好,就連冰箱裏的食物都按保質期,寫了紙條貼在冰箱上。
留下的遺言是把遺體捐獻給紅十字會,不留骨灰。
雖然程曉羽並沒有這樣做,他摸着母親冰冷的手,默默的站了一會,不知道這樣絕望的事情能和誰分享,反正悲傷已經感覺不到了,他就像一個靜默的休止符,所有能感知的情緒已經超過了鋼琴的音域,大字二組到小字五組這個區間,陷入了一片漆黑而無聲的世界。
可程秋瓷依舊是值得尊敬的,起碼無論世事如何黯淡,她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着高貴的品性,最後在抑鬱症的折磨下,這個女人走完了她精緻的一生。
當然這個時候並不是傷春悲秋,回憶往事的時候,但是想起來我們的程曉羽同學就算從小上的是美國垃圾公立學校,可實際上他接受的教育都是源自程秋瓷,而程秋瓷教給他的最多就是生爲男生的榮譽和責任。更教給了他,溫柔低調,懷抱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不要靠一切貶損外界的行爲來獲得優越感。溫文爾雅,只在需要的時刻畫龍點睛,不要靠外界的一切褒揚來獲得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