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妮·莫里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獲得修建隧道的許諾以來,秀拉·匹斯的死訊是“底部”山上的居民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不怕見證一個女巫下葬的一部分人去了公墓,其中有些只是爲了確認她確實被抬走了,而留下來唱《我們聚集生命河邊》僅僅是出於禮節,對於歌中的無望的許諾,他們並不明白。另一些人是來確認沒出差錯的,他們希望頭腦簡單、心胸狹窄的人都能剋制住自己的刻薄,希望整件事都在一種源自靈魂的持久不滅的善意中進行,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點,不過是因爲一種簡單的決心,即不讓任何事——歉收的作物、南方的農民、失去的工作、生病的孩子、腐爛的土豆、折斷的管子、長蟲子的麪粉、劣質的煤炭、受過教育的社會工作者、偷東西的保險推銷員、渾身大蒜味的匈牙利人、腐敗的天主教徒、種族主義的清教徒、膽小怕事的猶太人、蓄奴的穆斯林、蹩腳的黑鬼牧師、謹慎拘束的中國人、霍亂、水腫或黑死病,更不用說一個奇怪的女人——阻礙他們靠近上帝。
不管怎麼說,來人無論是粗魯抑或優雅—不是到白人的殯儀館,而是到比奇納特公墓的有色人種區域—都感到正是由於秀拉的死或是就在她死後,更美好的日子就要來臨。已經有了些跡象。河底隧道工程將僱用黑人的傳聞變成了告示。多年來,這次工程經過規劃、取消、再規劃,總算在一九三七年開工。整整三年,都謠傳要僱用黑人來修建,儘管一九二七年修通往隧道的河濱公路時也激起過類似的希望,但最後用的全部是白人工人—最底層的工作都被鄉下人和移民搶走了。但隧道工程本身是另一碼事。這種工作需要技術—不,白人做不了。不過那是一項重要工程,而政府看來樂於向黑人敞開就業大門。就是說,黑人不必跑遍梅德林找碗飯喫,或是徹底離開這個鎮子去阿克隆和艾利湖畔的鋼鐵廠了。
第二個跡象是開始建造一處養老院。的確,說建造不如說是翻修,但黑人們卻能夠隨便(至少是傳說能)入住了。有人說,伊娃從那被當作黑人婦女養老院的搖搖欲墜的房子搬進了這座明亮的新居,就是上帝顯示其力量的一個清楚的標誌,人們已經看到,他那強有力的大拇指扼住了秀拉的喉嚨。
因此,“底部”的居民們是懷着強烈的希望迎來了十月的尾聲。
接着,梅德林變成了一片銀色。乍看突然,但實際上很多天都沒有下雪,只有霜。某天黃昏,一場雨在落下時結了冰。從木匠路向下的那段開始鋪水泥的路上,孩子們在店鋪老闆和老婦人像古代工匠給新鑄的銀器鋪上縞瑪瑙一樣撒上爐灰之前趕往他們的滑冰道。他們擁抱樹,只是爲了抱一會兒這凝固在玻璃中的生機與廣博。他們抬頭望着像塊斑駁的西班牙金幣般鑲嵌在灰色天空中的太陽,總在想是不是已經到了世界的末日。草葉片片挺立,連日的冰凍讓它們各自分離。
晚收的作物自然全都毀了,家禽在寒冷和憤怒中死去。果酒凍成了冰,撐裂了罐子,男人們只好過早地喝起他們釀的甘蔗酒。山谷裏要好一些,因爲像往常一樣,羣山會抵擋寒氣。然而山頂上“底部”居民區的黑人們可就喫盡了苦頭,他們的牆很薄,身上的衣服更單薄,凜冽的寒風透過窗縫和沒有堵死的門縫吹進來,驅散了屋裏僅有的一點熱氣。接連幾天,他們名副其實地足不出戶,只有需要去屋外的煤箱中取煤或是到隔壁去換點食物,纔會冒險出門。沒人去商店。也沒人送貨來,好不容易送來的一些被留給了出價高的白人顧客。婦女們沒法走下滑溜的坡路去上班,只好少拿幾天她們迫切需要的工錢。
這場冰凍帶來了一個悽慘的感恩節:又瘦又老的火雞、肉糙皮厚的豬肉和皺巴巴的紅薯。等到冰融河開,水面上出現了第一艘在冰縫中顫抖着行駛的駁船時,所有十五歲以下的孩子都得了哮吼或是猩紅熱,而十五歲以上的都患了凍瘡、風溼、肋膜炎、耳痛和其他數不勝數的疾病。
不過並不是種種疾病,甚至也不是這場冰凍,標誌着夏德拉克一直掛在嘴邊的預言應驗的開始。這次冰凍剛開始、果酒還沒有撐裂罐子的時候,就已經有些事不對頭了。情況開始惡化、錯位。秀拉之死所帶來的普遍的舒心緊接着就被一種煩躁不安所取代。就拿茶壺來說,他走進廚房,向母親要一些黃油白糖麪包。她起身去做,卻發現沒有天然黃油,只有人造的。她累極了,懶得把橘黃色的粉末攪進人造油脂塊裏,就直接把白色的油塗到麪包上,再撒上白糖。茶壺嚐出味道不對,拒絕喫麪包。孩子拒絕喫她準備的食物,這對一個母親而言是最大的侮辱,她勃然大怒,把他痛打了一頓——自從秀拉把他推倒在門前臺階上以來,她還從未打過他。她不是唯一的例子。那些當年在秀拉的惡意下保護自己孩子的母親(或者說那些在秀拉的嘲諷下努力維護自己母親一角的女人),現在也找不到對手了。緊張氣氛煙消雲散,她們也就失去了努力的理由。沒有了她的冷嘲熱諷,對他人的愛也就陷入了無力的破敗。當年秀拉把伊娃關進養老院時,那些原本咬牙切齒地抱怨照顧上了年紀的婆婆的女人曾有所改變,開始任勞任怨地刷洗老太太的痰盂。秀拉一死,她們就迅速恢復了對老人所帶來的負擔的怨恨。妻子們不再悉心照料丈夫,似乎再無必要去助長他們的虛榮。甚至那些從加拿大移居梅德林、抓住一切機會口口聲聲宣稱自己從沒當過奴隸的黑人,也感到當年秀拉在他們心中激起的對南方出生的黑人的同情已經減弱。他們重新標榜起自己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