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楓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又過了很長很長時間以後,人們發現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斷的提升。原本看起來十分充沛近乎無限的聚變能源,竟然開始捉襟見肘起來。
那段時間,新的聚變能源站一座又一座的落成,運輸飛船不停地前往周圍氣態行星採集聚變原料,運回母星。這期間,人類還對相鄰的一顆行星進行了宜居化改造,花費了巨量的時間和成本,成果也斐然。
這時候,能源短缺漸漸成爲大家都在討論的新聞,限額開始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在這個時候,戴森球的設想被真正的擺上了檯面,只不過最初它還是大家嘲笑的東西。
畢竟,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單位面積接收效率,對於當時的人類來說,依然有些不可接受。
前者是因爲物質來源都是問題,更何況將這些物質運送到合適的軌道上建設,後者則是因爲太陽能的單位量十分有限,需要的結構體積也超出人們的想象。
這個提議很快被噴的一無是處,無疾而終。
但是能源短缺的客觀規律不會受影響,短缺越來越明顯,能源最低限額雖然一直在緩緩提高,卻總是跟不上大家的需要,面對這根勒在脖子上的絞索,大家都十分痛苦。
於是戴森球的提案,再次被翻出來。
這次它得到了少的多的反對聲,大家也開始鄭重的討論,人類是否有能力建造一顆戴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