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楓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許多專家學者參與了這一場會議。
最終,第一座落在母星和恆星格朗日點的太陽能收集站,被首先決定建造,人類決定在裏面驗證太空建造技術,並對戴森球建造計劃進行預先推演。
也就是莫餘現在腳下的這座。
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了,又不知道待了多久,拉格朗日能源站的研究人員們來了又走,黑髮變突變花頭。
這裏運行的愈加穩定,技術也越來越全面,終於有一天,大家在幾論證會議上表示,戴森球可以正式的進行設計,包括結構、建造流程等。
“我們能造那玩意兒?別開玩笑。”這是當時人們聽說這事兒的第一反應。
最靠近恆星的兩顆行星被定向引爆,形成了寬闊的小行星帶,它們將成爲建造戴森球的原料。由於內側行星金屬含量更高,戴森球所需模塊的冶煉和製造,使用行星碎片,能夠節省大量材料。
那是個高效而美好的時代,。
飛船往來穿梭,太空冶煉工廠將採集到的物質進行處理後,製造成戴森球的零件,然後由太空駁船運送到指定地點,最終參與戴森球的在軌組裝。
巔峯時期,人類一多半的生產力都放在了戴森球建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