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2/15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評析】若是不從因果報應來論子孫的禍福,而從社會的立場來看,凡是多做善事的人家,必爲許多人所感激,子孫即使遭受困難,人們也會樂意幫助他。反之,多行惡事的人家,怨恨他的人必然很多,子孫將來遭人迫害的可能性甚大,更別談困難時有人幫助了。其實爲福爲害,全靠教育方法,積善人家教導子孫以善,子孫必然多正直,發達自可預期。積惡之家教子孫以惡,子孫必多邪曲,其傾敗自然也可以預知。
賢能的人而有許多金錢,容易受物質的迷惑,以致耽於逸樂,意氣消沉。反之,愚昧的人有了金錢,更容易去從事非法的勾當,甚至危害大衆;倒不如錢少一些,纔沒有“力量”違犯什麼大的過失。由此可知,遺留財富給子孫,無論子孫賢與不賢,都是有害而無益,倒不如留“德”給子孫,設想更爲周到。
教子嚴成德,勿認財累己
【原文】每見待子弟嚴厲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敗行,則父兄之教育所繫也。又見有子弟聰穎者,勿入下流;庸愚者,轉爲上達,則父兄之培植所關也。人品之不高,總爲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爲一懶字丟不開。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當大權,其感尤速;財足以累己,而以有財務亂世,其累尤深。
【註釋】成德:成爲有德業的人。姑息:過於寬容。系:關係。下流:品性低下。上達:成爲品性高尚的人。
【譯義】常見對待子孫十分嚴格的,子孫比較容易成爲有才德的人;對子孫太過寬容的,子孫的德行大多敗壞,這完全是因爲父兄教育的關係。又見到有些後輩原爲十分聰明,卻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原本平庸愚笨,倒成爲品德很好的人,這就在於父兄的栽培教養了。一個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總是因爲無法將一個“利”字看破;而學問之所以不長進,就是因爲偷懶不精勤的緣故。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威權,那麼,要感化衆人趨於正道就很快了。財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處於不太平的時代,錢財的拖累就更嚴重了。
【評析】教育是要教導孩子好的行爲。在孩童成長的時候,還不能分辨善惡是非,如果太過寬容,會導致他在善惡的分辨上不夠清楚。原諒孩子的小過錯而不求全責備,那麼他會認爲無所謂,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最後將成爲敗壞德行的主因。反之,若從小嚴格督導,小過必懲,小善必揚,長大便成爲善惡分明、嫉惡揚善的有德之人,這要看父兄的教育態度。聰明者忽入下流,愚鈍者轉
爲上達;正如種樹,幼株雖美,不細心加以栽培,最後樹木也會長得蕪雜不堪。反之,幼株雖劣,若能晨昏灌溉,小心扶持,也能長成枝幹皆美的良材。因此資質稟賦並非絕對重要,後天的教養對一個人尤其重要。
“人到無求品自高”,心中放不下一個“利”字,等有利可圖之時,難保不會受誘惑而失了人品。求學是很辛苦的,若不能勤奮,再聰明的人也難以成功,因爲他不肯學。有德者若能居於權威的位置,影響的範圍大,可以施行很多措施獎掖後進,自然就很容易感化人了。錢財在平時處理起來就很累人,既想得之,又要保之,若是在亂世,沒有法律的保障,恐怕惡人都想謀奪了。不僅累人,還要招禍呢!
明辨是非方能決斷,不忘廉恥身自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