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評析】在心靈和修養上謀求進步的人,對於外界環境的美醜好壞不會計較,對於他們而言,生活簡單便是好,因爲他們內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追求。有的人以爲內在的精神生命太過理想,太過虛幻,其實並不如此。內在的精神生命往往較一切外界的事物更貼近我們的生命,而且更真實,即使是富人依然要過精神生活。它並非純是虛幻的,不因外界現實的好壞而受到影響。如果它被影響,也是我們讓它改變的。它是我們自我可以掌握的能力,有了內在的生命,就不會太執著於外在的粉飾。因爲在他心中的美好,又豈是外表的美好所能比的呢?

至於太過於注重外表修飾的人,往往內在缺少真實的知識。這麼說並不是反對外在美,而是內在有真實生命的人,不會對外表的注重,到了超越自然而廢寢忘食的地步。注重外表的人往往有兩種情形:一是對自己不信任,一是相信別人注意的只是自己的外表。追根究底,這兩種情形都出自於內在的空虛。精神充實的人,他喜歡玫瑰,也不厭惡野草,因爲他在玫瑰和野草中都看到了生命,但是他卻無法從脂粉上看到生命。

莫惟學文而離道,勿以取藝而棄德

【原文】文、行、忠、信,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志道、據德、依仁、遊藝,孔門爲學之序也,今但學其藝而已。

【註釋】文:指詩書禮樂等典籍。行:是行爲。忠、信:是品德上的訓練。志道:立志研究真理。據德:做事依據道理。依仁:絕不偏離仁恕。遊藝:以六藝作爲娛樂。

【譯義】文、行、忠、信,是孔子教導學生所立的科目,現在卻只教學生文學了。志道、據德、依仁、遊藝,是孔門求學問的次序,現在只剩最後一項的學藝罷了。

【評析】文代表知識,行代表行爲,忠、信則是品性上的修養,這四者涵蓋了人由外到內的全部,是孔子教導學生的科目。然而現代的教學則不然,僅注重外在知識的獲取,較之孔門只是初步,所以教出來的學生只會運用知識,既不能掌握自己的心性,也不明白生命的本質和意義。知識在他們手中,就像將車子交在不會開車的人手中一樣,只會一路撞死人。

志道、據德、依仁、遊藝,是爲學的次序。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而言,這六者必須以前面的志道、據德、依仁爲本。道是一切學問所由生的,仁德是一切行爲的根本,藝則是用來娛樂自己的工具。只取藝而棄道、棄仁、棄德,可說是將一個人的心和腦去掉,只要他們的四肢。如此如何追求真理,創新學問,循則做事,不過是個會動的木偶罷了。

士知學恐無恆,君於貧而有志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明末大寇首

明末大寇首

焚天魚
明末北方連年大旱,宗室官吏豪紳敲骨吸髓,黔首欲求一活命而不可得。穿越爲流民的李陽,不甘願活活餓死,斬木爲兵,誓要攪得這天下換個人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建奴坐的,兵戶坐的,流民爲何坐不的。他誓要覆沒大明,北進遼東,替漢人在這個航海大時代裏,發出時代最強音。 明末大寇首
都市 連載 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