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7/9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獨孤及撰。及字至之,洛陽人。官至司封郎中、常州刺史。卒諡曰憲。事蹟具《唐書》本傳。權德輿作及《諡議》,稱其“立言遣詞,有古風格。濬波瀾而去流宕,得菁華而無枝葉”。皇甫湜《諭業》亦稱及“文如危峯絕壁,穿倚霄漢。長松怪石,顛倒巖壑”。王士禎《香祖筆記》則謂其序記尚沿唐習;碑版敘事,稍見情實。《仙掌》、《函谷》二銘,《琅邪溪述》,《馬退山茅亭記》,《風后八陣圖記》是其傑作,《文粹》略已載之。頗不以湜言爲然。考唐自貞觀以後,文士皆沿六朝之體。經開元、天寶,詩格大變,而文格猶襲舊規。元結與及始奮起湔除,蕭穎士、李華左右之。其後韓、柳繼起,唐之古文,遂蔚然極盛。
斫雕爲樸,數子實居首功。《唐實錄》稱韓愈學獨孤及之文,當必有據。(案此據晁氏《讀書志》所引。)特風氣初開,明而未融耳。士禎於蓽路藍縷之初,責以制禮作樂之事,是未尚論其世也。集爲其門人安定梁肅所編,李舟爲之序。凡詩三卷,文十七卷。舊本久湮,明吳寬自內閣鈔出,始傳於世。其中如《景皇帝配天議》,郭知運、呂諲等《諡議》,皆粹然儒者之言,非徒以詞采爲勝。不止士禎所舉諸篇,至《馬退山茅亭記》乃柳宗元作,後人誤入及集。士禎一例稱之,尤疏於考證矣。又《文苑英華》載有及《賀赦》二表、《代獨孤將軍讓魏州刺史表》、《爲崔使君讓潤州表》、《代於京兆請停官侍親表》,《唐文粹》有《招北客文》,凡六篇,集內皆無之。案《賀赦表》所云“誅翦大憝,清復闕廷”及“歸過罪己,降去鴻名”,並德宗興元時事。及沒於大曆十二年,已不及見。
《招北客文》《文苑英華》又以爲
岑參之作。彼此錯互,疑莫能詳,今姑依舊本闕載焉。
△《蕭茂挺文集》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唐蕭穎士撰。穎士字茂挺,潁川人。梁鄱陽王之裔。世系具載其《贈韋司業書》中。開元二十三年舉進士,對策第一。天寶初,官祕書正字。以蒐括遺書,淹久不報劾免。尋召爲集賢校理,忤李林甫,調廣陵參軍。韋述薦爲史館待制,又忤林甫免。林甫死,調河南府參軍。安祿山反,穎士走山南,源洧闢掌書記。
後爲揚州功曹參軍。復棄官去,遂客死於汝南。事蹟具《新唐書文藝傳》。穎士嘗作《伐櫻桃賦》以刺林甫,《唐書》本傳譏其褊。而晁公武《讀書志》則稱其“每俯臨於蕭牆,奸回得而窺伺”之句爲知幾先。見《唐書》貶之爲非。今考穎士當祿山寵盛之時,嘗與柳並策其必反。既而言驗,乃詣河南採訪使郭納言獻策守禦,納言不能用。祿山別將攻南陽,山南節度使源洧欲遁。穎士力持之,乃堅意拒賊。永王璘嘗召之,不赴。而與宰相崔圓書,請先防江淮之亂,既而劉展又果叛。其才略志節,皆過於人,不但如晁氏之所云。文章根柢,固不僅在學問之博奧也。穎士文章與李華齊名,而穎士尤爲當代所重。李邕負一代宿望,而《進芝草表》假手穎士,則其推挹可知。《唐志》載穎士《遊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宋志》僅載《文集》十卷,而《遊梁新集》已佚。此本前有曹溶名字二印,蓋其所藏。僅賦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書五篇。史稱其《與崔圓書》,今集中不載。《書錄解題》所云柳並序,今亦佚之。又後人抄撮《文苑英華》、《唐文粹》諸書而成,非復十卷之舊矣。然殘膏賸馥,猶足沾溉,正不必以不完爲歉也。
△《李遐叔文集》四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唐李華撰。華字遐叔,趙州贊皇人。累中進士宏辭科。天寶中遷監察御史,徙右補闕。安祿山反,華爲賊所得,僞署鳳閣舍人。賊平,貶杭州司戶參軍。李峴表置幕府,擢吏部員外郎。以風痺去官,卒。新、舊《唐書》俱載入《文苑傳》中。《舊唐書》稱華有文集十卷。獨孤及序則稱自監察以前十卷號爲前集,其後二十卷爲中集,卷數頗不合。馬端臨《經籍考》不列其目,則南宋時原本已亡。
此本不知何人所編,蓋取《唐文粹》、《文苑英華》所載,裒集類次,而仍以及序冠之。有篇次而無卷目。今厘爲四卷,著之於錄。華遭逢危亂,污辱賊庭,晚而自傷,每託之文章以見意。如《權皋銘》雲:“瀆而不滓,瑜而不瑕。”《元德秀銘》雲:“貞玉白華,不緇不磷。”《四皓銘》雲:“道不可屈,南山採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