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鄉集》四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鄒浩撰。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元豐五年進士。官終直龍圖閣,贈寶文閣學士。諡曰忠。事蹟具《宋史》本傳。此集乃其子柄栩所輯。凡詩十四卷、文二十六卷。李綱嘗爲之序,此本失載。《東都事略》載浩集三十卷。疑此亦後人所分

也。浩於元符二年以上疏諫立劉後編管新州。當時已焚燬其稿。徽宗初,蔡京重治浩罪,求其疏不得,仍僞作浩疏宣示之。今集中具載原疏,蓋自《徽宗實錄》浩傳中採出者。又集載疏共四首,而李燾《長編》內尚有元符元年《論執政大臣不和》一疏,不見集中。又論章惇凡四疏,集亦只載其三。而《高俅轉官》一制乃存而不刪。蓋編類之時,蒐採未備,去取亦未盡當也。柄等鏤版,宋末已毀。明成化間其裔孫鄒量始得內閣抄本。萬曆中錢塘令鄒忠允亦浩之裔,乃再刊行之。王士禎《居易錄》稱其古詩似白居易,律詩似劉夢得。又稱其受學程門,而特嗜禪理,詩文多宗門語。其《括蒼易傳序》,服膺荊舒之學,亦駁而不醇。

夫浩之大節,可謂不愧師門矣。語言文字,小小異同,未足爲累,蓋所學在此不在彼也。以是吹求,是亦不揣其本矣。

△《遊廌山集》四卷(福建巡撫採進本)

宋遊酢撰。酢字定夫,建陽人。元豐五年進士。建中**初,歷官監察御史。

宣和初,終於知濠州。事蹟具《宋史道學傳》。楊時《龜山集》有酢墓誌銘,稱所著有《中庸義》一卷、《易說》一卷、《詩二南義》一卷、《論語》、《孟子》雜解各一卷、《文集》十卷。年譜稱其“年二十九,錄明道先生語。年四十一,錄伊川先生語。年四十六,作《論孟雜解》、《中庸義》。年四十七,作《易說》、《詩二南義》”。而不言文集,蓋本各爲書也。此本首以《論語雜解》、《中庸義》、《孟子雜解》爲一卷。次《易說》、《詩二南義》爲一卷。次《師語》、《師訓》爲一卷。次以文七篇、詩十三首,附以墓誌、年譜爲一卷。又《中庸義》後有《拾遺》。《孟子雜解》僅八條。《詩二南義》僅二條。蓋後人掇拾重編,不但非其原本,且並非完書矣。《春日山行》詩中有“風詠舞雩正此日,雪飄伊洛是何年”之句。自用程門立雪故實,似亦不類酢作。以其爲宋儒遺書,別無他本,姑錄之以備一家焉。

△《西臺集》二十卷(永樂**本)

宋畢仲遊撰。仲遊字公叔,鄭州人。同平章事士安之曾孫。與兄仲衍同舉進士。歷仕州縣。元祐初召試學士院,除集賢校理,累遷吏部郎中。後入元祐黨籍,終於西京留司御史臺,提舉鴻慶宮。《宋史》附載入士安傳末,敘其事蹟頗詳。

厲鶚《宋詩紀事》以爲士安子者,誤也。《東都事略》但稱仲遊有集行世,不詳卷數。《宋史藝文志》作五十卷。而晁公武《讀書志》則稱《西臺集》二十卷。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明末大寇首

明末大寇首

焚天魚
明末北方連年大旱,宗室官吏豪紳敲骨吸髓,黔首欲求一活命而不可得。穿越爲流民的李陽,不甘願活活餓死,斬木爲兵,誓要攪得這天下換個人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建奴坐的,兵戶坐的,流民爲何坐不的。他誓要覆沒大明,北進遼東,替漢人在這個航海大時代裏,發出時代最強音。 明末大寇首
都市 連載 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