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9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之儀撰。之儀字端叔,《宋史》稱滄州無棣人。而吳芾作前集序,乃曰景城人。考《元豐九域志》,熙寧六年省景城入樂壽,則當爲樂壽人。史殆因滄州景城郡橫海軍節度治平九年嘗由清池徙治無棣,遂誤以景城即無棣也。陳氏《書錄解題》據所題郡望,稱爲趙郡人,益失之矣。之儀元豐中舉進士。元祐初爲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監內香藥庫。以嘗從蘇軾幕府,爲御史石豫劾罷。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坐草範純仁遺表過於鯁直,忤蔡京意,編管太平。
是編《前集》五十卷,爲乾道丁亥吳芾所輯,併爲之序。姑溪居士,之儀南遷後自號,因以名其集也。《後集》二十卷,不知誰編。然《文獻通考》已著錄,則亦出宋人手矣。之儀在元祐、熙寧間,文章與張耒、秦觀相上下。王明清《揮麈後錄》稱其尺牘最工。然他作亦皆神鋒俊逸,往往具蘇軾之一體。蓋氣類漸染,與之化也。其詩名稍不及黃、陳。論者因蘇軾題其詩後有“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句,遂以爲諷其過於僻澀。今觀集中諸詩,雖魄力雄厚,不足敵軾;然大抵軒豁磊落,實無郊、島鉤棘艱苦之狀。注家所論,附會其詞,非軾本意矣。
△《潏水集》十六卷(永樂**本)
宋李復撰。復字履中。先世家開封祥符,以其父官關右,遂爲長安人。登元豐二年進士。歷官熙河轉運使,終於中大夫集賢殿修撰。其事蹟不見於《宋史》。
洪邁《容齋隨筆》載其於蔡京、刑恕謀用戰車、戰艦一事,上疏排詆,甚爲切直。
而恨史傳之不能詳盡。《朱子語錄》亦曰:“閩人李復(案復非閩人,此句或傳寫之誤。)及識橫渠先生。紹聖間爲西邊使者,博記能文。今信州有《潏水集》者,即其文也。其間有《論孟子養氣》,謂‘動必由理,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無憂無懼,其氣豈不充乎!舍是則明有人非,幽有鬼責,自歉於中,氣爲之喪矣’。此語雖疏,卻得其大旨。近世諸儒之論,多似過高,流於老、莊而不知,不若此說之爲得也。”今觀是集,如謂揚雄不知道,謂井田兵制不可遽言復古,皆確然中理。其他持論,亦皆醇正,不止朱子所稱一條。又久居兵間,嫺習戎事,故所上奏議,大都侃侃建白,深中時弊,亦不止洪邁所稱二疏。至其考證今古,貫穿博洽,於易象、算術、五行律呂之學無不剖晰精微,具有本末,尤非空談者所可及。在宋儒之中,可謂有體有用者矣。集本四十卷,乾道間嘗刻於饒郡,即朱子所謂信州本也。後散佚無存,談宋文者多不能舉其名氏。今從《永樂**》裒輯編綴,釐爲一十六卷,著之於錄。既以發潛德之幽光,且以補史傳之闕略焉。
△《學易集》八卷(永樂**本)
宋劉跂撰。跂字斯立,東光人,家於東平。尚書右僕射摯之子也。《宋史》附見摯傳。稱其能文章,遭黨事,爲官拓落,家居避禍以壽終,而不詳著其仕履。
惟晁說之作跂墓誌稱:“跂登元豐二年進士。初選亳州教授。元祐初除曹州州學教授,以雄州防禦推官知江州彭澤縣。其後改管城、蘄水,所至有政聲。復主管成都府永寧觀。政和末以朝奉郎卒。”所敘生平梗概,頗爲詳悉。說之又稱跂晚作學易堂,鄉人稱爲學易先生。其集名蓋取諸此也。紹聖初,摯以黨籍竄新州,卒於謫所。建中**初,跂伏闕籥冤,得復官昭雪,世稱其孝。呂本中《紫微詩話》稱:“跂初登科,就亳州,見劉攽所稱引,皆所未知,於是始有意讀書。厥後與孫復、石介名相埒。”蓋其行誼學問,均不愧於古人。所作古文,類簡勁有法度。詩則多似陳師道體。雖時露生拗,要自落落無凡語。《江西宗派圖》中不列其名,殆以摯爲朔黨,門戶不同歟!然淳熙中呂祖謙奉詔修《文鑑》,多取跂作。其辨冤時《上執政啓》所云“晚歲離騷,魂竟招於異域。平生精爽,夢猶託於古人”者,呂本中《詩話》及王銍《四六話》亦俱極推其隸事之工。即以文章而論,亦北宋末年卓然一作者矣。其集原本二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謂最初李相之得於跂甥蔡瞻明。紹興中洪邁傳於長樂官舍。後施元之刻版行世。《宣防宮賦》、《學易堂記》世尤傳誦。今元之舊刻,久無傳本。惟《永樂**》載跂詩文頗多。雖未免有所脫佚,而掇拾排次,尚可得什之六七。謹依類編訂,共錄爲十有二卷。今恭承聖訓,於刊刻時削去青詞,以歸雅正。其《同天節道場疏》、《管城縣修獄道場疏》、《供給看經疏》、《北山塑像疏》、《靈泉修告疏》、《仁欽升坐疏》、《請崇寧長老疏》以及爲其父母舅氏修齋諸疏,皆跡涉異端,與青詞相類,亦概爲削除。重加編次,釐爲八卷,用昭鑑古斥邪之訓,垂萬世立言之準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