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2/11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陳東撰。東有《靖炎兩朝見聞錄》,已著錄。其文集《宋志》不載。《書錄解題》亦不載。據戴埴《鼠璞》,載“張浚奏胡珵筆削東書,追勒編置。蓋以浚爲黃潛善客,珵爲李綱客,故藉此去之”云云。則東死以後,尚牽連興鉤黨之獄,宜無編輯其文者。元大德中,始有刻本《盡忠錄》,凡八卷。編次頗嫌錯雜。續刊於國朝康熙中者曰《少陽文集》,凡十卷。前五卷皆東遺文,後五卷則本傳、行狀及他書論贊也。東以諸生憤切時事,摘發權奸,冒萬死以冀一悟。
其氣節自不可及。然於時國步方危,而煽動十餘萬人,震驚庭陛,至於擊壞院鼓,臠割中使。跡類亂民,亦乖大體。南宋末太學之橫,至於驅逐宰輔,莫可裁製,其胚胎實兆於此。張浚所謂“欲以布衣持進退大臣之權,幾至召亂”者,其意雖出於私,其言亦未始不近理也。後應詔再出,卒以此爲小人所構,亦不可謂東等無以致之矣。第以志在匡時,言皆中理。所掊擊者皆人不敢觸之鉅奸,所指陳者事後亦一一皆驗。是其事緣憂國,不出求名。故南宋以來儒者,以忠義予之,而遺文亦至今傳述焉。蓋略跡而原其心也。
△《歐陽修撰集》七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歐陽澈撰。澈字德明,崇仁人。建炎初徒步走行在,伏闕上書,請誅黃潛善、汪伯彥,與陳東俱論死。後高宗悔之,追贈祕閣修撰。事蹟具《宋史忠義傳》。紹興二十六年,吳沆次其詩爲《飄然集》三卷,併爲作序。至嘉定甲申,會稽胡衍又取其所上三書,並序而刻之,釐爲六卷。元季版毀於兵。明永樂丙申,澈十世孫永康縣丞齊重刊之。金華唐光祖跋,稱其書編爲三卷,詩文事蹟爲四卷。
當時陳東所同上之書,亦爲掇拾,無所失墜,並取附爲一卷。合爲八卷。所稱讚府士莊甫,即齊字也。而永樂丁酉崇仁知縣王克義序,乃稱齊錄前後奏議,次繼
《飄然集》,分爲六卷。與光祖跋不同。蓋詞有詳略,實即一本。萬曆甲寅,澈二十世孫鉞再新其版,吳道南爲序。此本即從鉞刻傳寫,而闕第八卷陳東之書。
然東已有別集單行,可不必附錄於此。今亦仍從此本,定爲七卷焉。
△《東溪集》二卷、《附錄》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宋高登撰。登字彥先,號東溪,漳浦人。宣和間爲太學生。靖康之禍,與陳東伏闕上書,請誅蔡京、童貫等六賊而用李綱、种師道。會欽宗方擢吳敏、張邦昌爲相,又將起用李邦彥。登又上書力爭。紹興二年舉於禮部,以廷對過於切直,僅授富川簿。調古縣令,時胡舜陟帥靜江,欲爲秦檜父立祠。登持不可,爲舜陟誣構逮治。適舜陟敗,得減死謫容州。案《宋史》本傳載:“登卒後二十年,丞相梁克家及漳守何萬言諸朝,追復迪功郎。後十年,朱熹爲守,復奏乞褒錄,贈承務郎。”今考朱子奏狀,謂“克家始援紹興赦書以請,有司拘文,廢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