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3/7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湖百詠》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董嗣杲撰。附明陳贄《和韻》。據《西湖志》,嗣杲宋季入道孤山四聖觀,改名思學,字無益。此集當作於是時。贄字維成,餘姚人,徙於錢塘,洪武間以薦授杭州學訓導,後官至太常寺卿。其和嗣杲此集,亦當在居錢塘時。《西湖志》稱嗣杲原唱及贄所和皆九十六首,天順癸未,始以二家所作合刻,南康知府陳敏政爲之序。又載嘉靖丁酉,周藩南陵王雲樓子重刻。其序亦稱董倡居前,陳和居後,仍各九十六首,共一百九十二首。謂之百詠者,蓋亦極言之耳云云。此本上卷四十九題,下卷五十一題,實各足百詠之數,與《西湖志》所記不符。《鮑廷博跋》疑周藩翻雕之時,其底本偶有脫頁,未及深考,遂以爲原闕四首。田汝成修《西湖志》時,又僅見周藩之序。遂據以筆之於書,以《志》中僅載《周藩序》,不載《陳敏政序》爲證,理或然歟。其詩皆七言律體,每題之下,各注其始末甚悉,頗有宋末軼聞爲諸書所未載者。嗣杲詩格頗工整;贄所和才力稍弱,亦足肩隨,皆迥在許尚《華亭百詠》之上也。
△《則堂集》六卷(永樂**本)
宋家鉉翁撰。鉉翁喜談《春秋》,尤喜談《易》。其《河間假館詩》曰:“擬從諸君豫乞石一方,他年埋之冢前三四尺。上書宋使姓某其名某,下書人是西州之西老縫掖。平生著書苦不多,可傳者見之《春秋》與《周易》。”然《春秋詳說》,至今尚有刊本,已別
著錄。其說《易》之書與其文集二十卷,則已全佚。惟《永樂**》收其詩文尚夥。謹裒合排比,以類相從,厘爲文四卷、詩詞二卷。核其所作,大半皆在河間,而明神宗時樊深撰《河間府志》,已不能採錄,則其佚在萬曆前矣。鉉翁隸籍眉山,與蘇軾爲里人。故集中如《文品堂記》、《養志堂記》、《志堂說》、《篤信齋說》、《跋太白賞月圖》、《和歸去來辭》諸篇及《豌豆菜詩》,自注間或稱述軾事蹟。廣漢張栻亦其鄉人。故《敬室記》首亦概然於南軒之學漸昧其傳。然其學問淵源,則實出金谿,觀集中《心齋說》、《主靜箴》諸篇,可以概見。故其持論浸淫於佛氏。其說《易》亦惟以先天太極研思於虛杳之中。而《尊教堂記》一篇,至援陸九淵之言以三教歸一立說,尤爲乖舛。顧其立言大旨,皆歸於敦厚風俗,崇獎名教。隨事推闡,無非以禮義爲訓。
原未嘗滉漾恣肆,如明代姚江之末流。其詞意真樸,文不掩質。亦異乎南宋末年纖詭繁碎之格,尚爲多有可取耳。且跡厥生平,上雖不及文天祥,而下比留夢炎輩則皭然其不侔。零篇斷簡,以其人重之可也。
△《富山遺稿》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方夔撰。夔一名一夔,字時佐,淳安人。生於宋季,嘗從何夢桂遊。屢舉不第,退居富山之麓,匾其堂曰“綠猗”,自號知非子。嘗著《漢論》十卷、《富山懶稿》三十卷,後刊版散佚,其裔孫世德等復裒集其詩,輯爲是編。夔學有原本,國亡後遁跡以終,人品亦極高潔。商輅嘗稱其詩紆徐渾厚,弗事雕琢,可見其衝雅之操。周瑄亦稱其發之聲律,不爲體裁音節之所拘。蓋夔遇興揮毫,頗乏研煉,故輅等云然。要其情致纏綿,機趣活潑,自有不衫不履之致。五言一體,氣勢蒼莽,尤勝於七言。較其師何夢桂《潛齋集》詩,實青出於藍。淳安方氏,自北宋以來,如殿中丞仲謀、通判元修、右文殿修撰誾、太僕少卿聞等,皆留心於詩
。今其集雖已亡佚,而流風餘韻,沾溉後人,其濡染固有自矣。
△《真山民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