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1/8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吳文正集》一百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元吳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錄。是集爲其孫當所編。永樂丙戌,其五世孫爟所重刊。後有《爟跋》曰:“《支言集》一百卷、《私錄》二卷,皆大父縣尹公手所編類,刊行於世。不幸刻版俱毀於兵火,舊本散落,雖獲存者間亦殘闕。迨永樂甲申,始克取家藏舊刻本,重壽諸梓。篇類卷次,悉存其舊,不敢更改。惟卷首增入年譜、神道碑、行狀、國史傳以冠之。但舊所闕簡,遍求不得完本,今故止將殘闕篇題列於各卷之末,以俟補續”云云。則此本乃殘闕之餘,非初刻之舊矣。然檢其卷尾闕目,惟十七卷《徐君順詩序》一篇、五十四卷《題趙天放桃源卷後》一篇、五十七卷《題約說後》一篇,又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堂記》末,注“此下有闕文”而已,所佚尚不多也。初,許衡之卒,詔歐陽玄作神道碑。及澄之卒,又詔揭徯斯撰神道碑。首稱“皇元受命,天降真儒。北有許衡,南有吳澄。所以恢宏至道,潤色鴻業,有以知斯文未喪,景運方興”云云。
當時蓋以二人爲南北學者之宗。然衡之學主於篤實以化人,澄之學主於著作以立教。故世傳《魯齋遺書》,僅寥寥數卷;而澄於註解諸經以外,訂正張子、邵子書,旁及《老子》、《莊子》、《太玄》、《樂律》、《八陣圖》、《葬經》之類,皆有撰論,而文集尚裒然盈百卷。衡之文明白質樸,達意而止;澄則詞華典雅,往往斐然可觀。據其文章論之,澄其尤彬彬乎。吳當所編,過於求備,片言隻字,無不收拾,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於稍濫。然此自南宋以來編次遺集之通弊,亦不能獨爲當責矣。
△《金淵集》六卷(永樂**本)
元仇遠撰。遠字仁近,一曰仁父,錢塘人。因居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曰山村民。世傳高克恭畫《山村圖卷》,即爲遠作也。遠在宋鹹淳間即以詩名。至元中嘗爲溧陽教授,旋罷歸,優遊湖山以終。遠初鋟所作一編,方鳳、牟巘、戴表元皆爲之序。分教京口時,裒所作曰《金淵集》,吾邱衍爲之題詩。所謂仇仁父解秩建康,有新文曰《金淵集》者是也。二集皆已佚。故明嘉靖中顧應祥跋其《贈士瞻上人卷》,已有不見全集之憾。世所傳《興觀集》、《山村遺稿》,皆從手書墨跡蒐聚成編,非其完善。近時歙縣項夢昶始採摭諸書所載,補輯爲《山村遺集》一卷,刻之杭州。而所謂《金淵集》者,則不可復睹。今惟《永樂**》所載,尚數百首。考遠《贈士瞻上人卷》後有洪武二十一年僧道衍《跋》,其推挹甚至,蓋深傾倒於遠者。故其監修是書,載之獨夥。疑其全部收入,所遺無幾也。謹以各體排纂,編爲六卷。遠在宋末,與白珽齊名,號曰“仇白”。厥後張翥、張羽以詩鳴於元代者,皆出其門。他所與唱和者,周密、趙孟頫、吾邱衍、鮮于樞、方回、黃溍、馬臻,皆一時名士。故其詩格高雅,往往頡頏古人,無宋末粗獷之習。《方鳳序》述遠之言曰:“近體吾主唐,古體吾主選。”瞿祐又記遠自跋其詩曰:“近世習唐詩者以不用事爲第一格。少陵無一字無來處。衆人固不識也。若不用事之說。正以文不讀書之過耳。”其言頗中江湖、四靈二派之病。今觀所作,不愧所言。而此集出自塵埋蠹蝕之餘,皆項夢昶本所不載,若有神物呵護,俾待聖朝而後顯者,爲尤可寶貴矣。
△《山村遺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仇遠撰。遠所撰《金淵集》,皆官溧陽日所作,故取投金瀨事以爲名。所載皆溧陽之詩,而他作不預焉。其他作爲方鳳、牟巘、戴表元等所序者,僅散見諸家集中,而詩則久佚。世所傳《興觀集》、《山村遺稿》,皆後人以墨跡裒刻,非其完本。此本爲歙縣項夢昶所編。後有《夢昶跋》,稱留意搜訪,從《珊瑚木難》、《清河書畫舫》、《成化杭州府志》、《嘉興志補》、《上天竺寺志》、《絕妙好詞》、《花草粹編》諸書中,復得詩詞題跋如干首,編排成帙。雖其時《永樂**》猶庋藏清祕,外間不得而窺。《金淵集》所載,夢昶皆不及錄,不足以盡遠之著作。然此集之詩,皆不作於溧陽,不可併入《金淵集》內。故仍存其書,各著於錄,以不沒遠之佚篇焉。
△《湛淵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白珽撰。珽有《湛淵靜語》,已著錄。《成化杭州府志》載珽《湛淵集》八卷。《文淵閣書目》尚著錄。今已久佚。此本爲近時杭州沈菘町所輯,凡賦二首、詩六十三首、文六首,冠以《戴表元序》,而附以宋濂所作《墓誌》。《表元序》稱其詩甚似渡江陳去非。《濂志》載劉辰翁之言,稱其不爲雕刻苛碎,有云山韶濩之音。又月泉吟社第十八名唐楚友者,即珽之寓名。謝翱、方鳳等亦評其格調甚高。陶九成撰《輟耕錄》,載其《演雅》十首。蓋珽在宋鹹淳中,已與仇遠同以詩名。入元后,二人皆應薦爲儒官。坎坷不達,退老湖山,出處亦略相近。其集皆散佚之後,經後人重輯,略存什一。而遠所撰《金淵集》,以《永樂**》收入,恭逢聖代右文,得邀睿鑑,重壽棗梨。而珽集以《永樂**》未收,無從裒錄,故所傳只有此本。其中又間雜僞作,如《成化杭州府志》所
載《三月八日過西馬塍》一首,中四句全與《月泉吟社詩》同。而第二句以“塍”字與“晴”聲名字同押,是於至正之初已用《洪武正韻》。其爲依託淆混,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