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案《子淵詩集》散見《永樂**》中,但題曰元人。《文淵閣書目》載之,亦不著撰人名氏。考集中有《歲盡詩》雲:“照我鄉關夢,相隨到鄮城。”鄮故城在鄞縣東,唐時析鄮置鄞、慈、奉、鎮四邑,隸明州。元爲慶元路。納新《金臺集》有《懷明州張子淵》七律一首,又有《依韻奉答子淵》七律二首。今倡和詩俱在集中,韻亦相符。則當爲慶元路人。又《鐵釜中蓮詩》題下自注,敘同時並賦諸人,有“暨仲深”之語。則其名當爲仲深。又有《懷兄子益在橫浦詩》。

以其兄字推之,則“子淵”當爲其字矣。集久不傳。茲分體綴輯,得詩六卷,多與乃賢、楊維楨、張雨、危素、袁華、周煥文、韓性、烏本良、斯道兄弟唱和之作,而納新爲尤夥。古詩衝澹,頗具陶、韋風格;律詩雖頗涉江湖末派,格意未高。然五言如“曉市魚蝦集,秋田筍蕨多”,“驛路隨江盡,湖雲類海寬”,“地通江棧闊,天入海門低”,“明月孤城柝,秋風弱客心”,“枯萑晴似雪,獨鶴夜如人”。七言如“江村夜迥傳金鼓,池館秋深老芰荷”,“滿面炎塵依客帽,一川離思屬荷花”,“家僮解事故攜酒,野鳥避人低度牆”,“北風吹沙弓力勁,落日照海旌旂寒”,“林荒乏釀茶爲酒,魚熟難賒米當錢”,“西江返照連虹影,南鎮殘山入雁行”,亦皆楚楚有致。其見重於當時名輩,亦有以也。

△《午溪集》十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陳鎰撰。鎰字伯銖,麗水人。嘗官松陽教授。後築室午溪上,遂以“午溪”名其集。卷首題“前進士曲阜孔暘編選,前進士青田劉基校正”。有黃溍、張翥、孫炎及暘、基五人《序》。《翥序》稱其學於外舅周衡。《炎序》又稱其學於翥。故其詩才地雖覺稍弱,而吐言清脫,不失風調。蓋淵源有所自來。前又載基、暘手柬各一通。基柬稱其“體制皆佳,而近日應酬之作去其一二則純矣”。

暘柬則稱其“篇篇合律而中呂,字字鏗金而鏘玉”。今觀其集,基言爲是。《基序》稱《午溪集》一卷。《炎序》稱二卷。《暘序》則稱四百餘篇。此本十卷,豈基所欲去者,暘仍爲存之乎?

△《藥房樵唱》三卷、《附錄》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吳景奎撰。景奎字文可,蘭溪人。年三十,海道萬戶劉貞爲浙東憲府掾,嘗闢爲從事。明年貞去,景奎亦歸。久之用部使者薦,署興化縣儒學錄,以母老辭不就。至正十五年卒於家。黃溍爲志其墓,深相惋惜。是集乃其子履與其門人黃琪所編。中間五言古體皆源出白居易,七言古體間似李賀。近體亦音節宏敞,豪放自喜。宋濂爲作《集序》,亦極相推挹。特編次時失於簡汰。如《偶成詩》雲:“挾才勝德世所薄,寧我負人天可欺。士之言行苟如此,聖經賢傳將奚爲。”

殆劉克莊所謂有韻語錄,殊不入格。其他應俗之作,亦多榛楛勿翦。是則履等輯錄之過。然其菁華自在,亦不以此相掩也。

△《栲栳山人集》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岑安卿撰。安卿字靜能,餘姚人。所居近栲栳峯,故以自號。志行高潔,窮厄以終。其詩有云:“老成愧苟得,童稚羞無官。”又云:“人觀所爲主,結交慎攀援。”足見其堅苦自立之意。集中次韓明善《題推篷圖詩》,稱“坡翁仙去二百春”。以蘇軾卒於建中**元年計之,蓋當元之中葉。故上得見厲元吉,下得見危素也。是集爲安卿邑人宋禧編輯。禧初名元禧,洪武間召修《元史》,曾爲安卿題像,述其生平。今亦附載於集中。其詩戛戛孤往,如其爲人。惟七言古詩時雜李賀、溫庭筠之體。蓋有元一代風氣如斯。然氣骨本清,究亦不同纖媚穠冶之格。顧嗣立《元詩選》曰:“安卿嘗作《三哀詩》,吊宋遺民之在裏中者。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明末大寇首

明末大寇首

焚天魚
明末北方連年大旱,宗室官吏豪紳敲骨吸髓,黔首欲求一活命而不可得。穿越爲流民的李陽,不甘願活活餓死,斬木爲兵,誓要攪得這天下換個人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建奴坐的,兵戶坐的,流民爲何坐不的。他誓要覆沒大明,北進遼東,替漢人在這個航海大時代裏,發出時代最強音。 明末大寇首
都市 連載 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