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10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氏玲瓏山館所鈔。一爲新喻知縣崇安暨用所刊本,分爲十卷,與此本稍有詳略,而其大致不甚相遠,蓋即此本而析其卷帙以就成數耳。寅於《易》、《詩》、《書》、《春秋》、《禮記》、《周禮》皆有訓釋。又有《策要》、《史斷》諸書,頗究心於史學。又有《耄言》、《論林》、《蒐古集》、《格物編》諸書,亦兼講考證。故其文理極醇雅,而持論多有根柢,不同剽掇語錄之空談。詩格尤舂容淡遠,規仿陶、韋。惟《河源》一記,過信篤什所傳,其謬與潘昂霄相類。蓋儒生拘限舊聞,故承訛襲誤。然有元一代,皆主火敦腦兒之說,不獨寅一人爲然,存而不論焉可矣。
△《玉笥集》九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元鄧雅撰。原本集首但題鄧伯言,而不著其名。今案集中洪武壬戌《辭聘詩》,有“雅以菲才,例蒙郡舉”云云,知其名爲雅,而伯言乃其字也。又雅雖辭聘,而末一卷乃爲《朝京紀行詩》,且有應制賦《鍾山雲氣沍寒》之作。蓋當時未允其辭,起送入都之後,始得放還,與張昱等相類也。時梁寅方講學石門山中,雅與之遊,此集即寅所勘定。然《江西通志》失載其人。此集諸家書目亦未著錄。
惟此抄帙流傳,僅存至今耳。卷首有《梁寅序》及答書一首,又何淑、丁節、戴正心《序》各一首,謝觀《題詞》一首,皆極相推挹。今觀其詩,雖未免稍涉率易,而氣味衝澹,頗有自然之致,究爲不失雅音。與梁寅《石門集》體裁正復相近,宜其契分之深矣。
卷一百六十九集部二十二
○別集類二十二△《明太祖文集》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巡按直隸督學御史姚士觀、南京戶部督儲主事沈鈇仝校刊。分十八類。曰詔,曰制,曰誥,曰書,曰敕命,曰策問,曰敕問,曰論,曰樂章,曰樂歌,曰文,曰碑,曰記,曰序,曰說,曰雜著,曰祭文,曰詩。案《太祖集》初刻於洪武七年。劉基及宋濂《文集》所載序文俱雲五卷,稱翰林學士樂韶鳳所編錄。然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已不著錄。所著錄者有《太祖文集》三十卷。注曰:“甲集二卷,乙集三卷,丙集文十四卷、詩一卷,丁集十卷。”又《太祖文集類編》十二卷。又《太祖詩集》五卷。又《太祖御製書稿》三卷。均與此本不符。焦竑《國史經籍志》列《太祖文集》二十卷,又三十卷。此本卷數與竑所列前一本合,當即竑所著錄歟。其刻在萬曆十四年,編次不知出誰手。《目錄》之末有姚士觀等《跋》語,乃據舊本刻於中都,亦未能詳考所自來也。考朱彝尊《明詩綜》載有太祖《神鳳操》一首,而集內無之,則亦未爲賅備。然所謂三十卷者,今未見傳本,其存佚均未可知。近時諸家所藏弆,大抵皆即士觀等所刻。今亦據以著錄,存有明一代開國之著作焉。
△《宋學士全集》三十六卷(內府藏本)
明宋濂撰。濂有《篇海類編》,已著錄。元末文章,以吳萊、柳貫、黃溍爲一朝之後勁。濂初從萊學,既又學於貫與溍,其授受具有源流。又早從聞人夢吉講貫五經,其學問亦具有根柢。《明史》濂本傳稱其“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爲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在朝郊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會、燕饗、律歷、衣冠之制,四裔、貢賦、賞勞之儀,旁及元勳巨卿碑記刻石之詞,鹹以委濂,爲開國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後先相踵。
外國貢使亦知其名,高麗、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購其文集”。《劉基傳》中又稱基所爲文章,氣昌而奇,與濂併爲一代之宗。今觀二家之集,濂文雍容渾穆,如天閒良驥,魚魚雅雅,自中節度。基文神鋒四出,如千金駿足,飛騰飄瞥,驀澗注坡。雖皆極天下之選,而以德以力,則略有間矣。方孝孺受業於濂,努力繼之,然較其品格,亦終如蘇之與歐。蓋基講經世之略,所學不及濂之醇。方孝孺自命太高,意氣太盛,所養不及濂之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