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2/8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靈澈、靈一及常達集前,各載宋沙門贊寧奉敕所撰本傳一篇,惟清塞無之,蓋贊寧作《高僧傳》時偶遺其名也。靈澈詩前有劉禹錫《序》一篇,《文獻通考》亦引之,蓋靈澈當時與僧皎然遊,得見知於侍郎包佶、李紓,故來往長安,其名較著,得以求《序》於名流,然禹錫《序》其詩,凡十卷,茲僅一卷,則亦吉光片羽,非其完書矣。靈澈姓湯,字源澄,越州人。靈一姓吳,廣陵人。常達姓顧,字文舉,海隅人。清塞即周樸,其人後返初服,不應列爲四僧。語詳李龏《宏秀集》條下,茲不具論焉。
△《薛濤李冶詩集》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薛濤,蜀中妓;李冶,烏程女道士。濤與元稹相倡和;冶亦嘗與劉禹錫遊,皆中唐人也。《書錄解題》載,薛濤詩一卷,李冶詩一卷,今皆不傳。此本皆後人抄撮而成,濤集中如《聞道邊城苦》一首,兼載洪邁《唐人萬首絕句》、計有功《唐詩紀事》、楊慎《升庵詩話之說》,一詩兩見。又《唐詩紀事》之五《離詩》,《唐摭言》之十《離詩》,乃一事訛傳,其文互異,亦相連並載。其編輯頗爲詳慎,附以補遺三篇,又採摭《濤傳》及諸書所載事蹟,考證亦殊賅備。
《冶集》僅詩十四首。然其中《恩命追入留別唐陵故人》一首,詳其詞意,不類冶作,殆好事者欲裒冶詩與濤相配,病其
太少,姑摭他詩足之也。濤《送友人及題竹郎廟詩》,爲向來傳誦,然如《籌邊樓詩》曰:“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南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其託意深遠,有“魯嫠不恤緯,漆室女坐嘯”之思,非尋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時。冶詩以五言擅長,如《寄校書七兄詩》、《送韓揆之江西詩》、《送閻二十六赴剡縣詩》,置之大曆十子之中,不復可辨;其風格又遠在濤上,未可以篇什之少棄之矣。
△《竇氏聯珠集》五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唐西江褚藏言所輯竇常、竇牟、竇羣、竇庠、竇鞏兄弟五人之詩,人爲一卷,每卷各有《小序》,詳其始末。常字中行,官國子祭酒;牟字貽周,官國子司業;羣字丹列,官容管經略;庠字胄卿,官婺州刺史;鞏字友封,官祕書少監。皆拾遺叔向之子,羣、庠以薦闢,餘皆進士科。叔向有集一卷,常有集十八卷,見《唐書藝文志》,今並不傳,此集五卷,《唐志》亦著錄,而宋時傳本頗稀,故劉克莊《後村詩話》稱,惜未見聯珠集,此本爲毛晉汲古閣所刊,末有張昭《跋》,署戊戌歲,晉高祖天福三年也。又有和峴《跋》,及和<山皋>題字,署甲子歲,爲宋太祖乾德二年。峴凝之子。<山皋>,峴之弟,峴《跋》稱,借抄於致政大夫,即張昭也。又有淳熙戊戌王崧《跋》,亦稱世少其本,今刊諸公府。蓋抄寫流傳,至南宋始有蘄州雕版耳。最後爲毛晉《跋》,引洪邁《容齋隨筆》及計有功《唐詩紀事》,附載叔向詩九篇,又補鞏詩六篇,不載於此集者。褚藏言《序》,稱牟、羣、庠、鞏之集,並未遑編錄,蓋遺篇散見者也。又稱:手錄《唐書列傳》於後,而此本無之,殆偶佚耶。集中附載楊憑、韓愈、韋執中、李益、武元衡、韋貫之、劉伯翁、韋渠牟、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諸詩,蓋謝朓集中附載王融之例。庠詩一首,常詩一首,亦附載牟集之中,不入本集。蓋古人倡和,意皆相答,不似後來之泛應,必聚而觀之,乃互見作者之意,是亦編次之不苟耳。
△《才調集》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蜀韋縠編。縠仕王建爲監察御史,其裏貫事蹟皆未詳。是集,每卷錄詩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稱,觀李、杜集,元、白詩,而集中無杜詩,馮舒評此集,謂崇重老杜,不欲芟擇,然實以杜詩高古,與其書體例不同,故不採錄。舒所說非也。其中頗有舛誤,如李白錄《愁陽春賦》,是賦非詩;王建錄《宮中調笑詞》,是詞非詩。皆乖體例。賀知章錄《柳枝詞》,乃劉採春女所歌,非知章作。其曲起於中唐,知章時亦未有。劉禹錫錄《別蕩子怨》,乃隋薛道衡《昔昔鹽》;王之渙錄《惆悵詞》,所詠乃崔鶯鶯、霍小玉事,之渙不及見,實王渙作。
皆姓名訛異,然頗有諸家遺篇。如白居易《江南贈蕭十九詩》,賈島《贈杜駙馬詩》,皆本集所無,又沈佺期《古意》,高棅竄改成律詩;王維《渭城曲》“客舍青青楊柳春”句,俗本改爲“柳色新”。賈島《贈劍客詩》“誰爲不平事”句,俗本改爲“誰有如斯”之類。此書皆獨存其舊,亦足資考證也。縠生於五代文敝之際,故所選取法晚唐,以穠麗宏敞爲宗,救粗疏淺弱之習,未爲無見。至馮舒、馮班意欲排斥宋詩,遂引其書於昆體,推爲正宗。不知李商隱等,《唐書》但有三十六體之目,所謂西昆體者,實始於宋之楊億等,唐人無此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