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2/16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國朝黃宗羲編。初,宗羲輯有明一代之文爲《文案》,後得崑山徐氏傳是樓藏書,益以所未見文集三百餘種,增爲《文海》。後其子百家以《文海》卷帙浩繁,請宗羲選其尤者爲此編。其序則仍《文海》之舊,蓋其門人寧波張錫琨移冠此集。以見去取宗旨雲。
△《洛如詩鈔》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朱彝尊選錄,陸奎勳編次。彝尊有《經義考》,奎勳有《陸堂易學》,皆已著錄。此集皆康熙丁亥平湖人社集之作。據《奎勳詩集》,載洛如之唱起丙戌三月,至丁亥而中間。詩什則奎勳集中編次,頗有前後不同,未詳其故。其以洛如名者,洛如,花名,幹如竹,實似莢,郡有文士則生也。
△《漢詩音注》五卷、《漢詩評》五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李因篤撰。因篤有《受祺堂集》,已著錄。是編評點漢詩,兼注音韻。
一卷至五卷題曰“漢詩音注”,六卷至十卷題曰“漢詩評”,一書而中分二名。
又前五卷之評夾註句下,後五卷之評大書詩後,體例亦迥不同,不知其何所取也。
顧炎武有《與因篤書》,極論古今音韻,刻於所撰《音學五書》前,蓋以因篤爲知古音者。然聲音文字,與世轉移,三代有三代之音。秦、漢有秦漢之音,晉、宋有晉、宋之音,齊、梁有齊、梁之音,自唐以後,有唐以後之音。猶之籀變而篆,篆變而隸,隸變而行。因革損益,輾轉漸移,不全異亦不全同,不能拘以一律。自吳棫舉六朝以上概曰古音,於是或執後以攙前,其失也雜。或執前以繩後,其失也拘。如朱虛侯《歌疏》與之韻,證之史游《急就篇》亦然;梁鴻適《吳詩隅》與流、浮、休韻,證以《日出南東隅行》亦然;燕剌王《歌鳴》與人韻,證以崔駰安《封侯詩》亦然。知漢人有漢人之韻,下不可律以今,上亦不可律以古。因篤概以三百篇之韻斷其出入,未免膠柱之見。至其所評,亦罕精鑑。
如謂司馬遷尊項羽爲本紀,冠之《漢書》,爲千古具眼之類,猶隆、萬後人好爲高論習氣也。
△《詩觀》十四卷、《別集》二卷(內府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