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月,鄭悼公去世。
子叔聲伯去到晉國,晉國命令魯國進攻宋國。
秋季,孟獻子、叔孫宣伯率兵入侵宋國,奉了晉國的命令。楚國的子重進攻鄭國,這是由於鄭國跟隨晉國的緣故。
冬季,季文子去到晉國,爲了祝賀晉國遷都。
晉國欒書救援鄭國,和楚軍在繞角相遇。楚軍回國,晉軍就侵襲蔡國。楚國公子申、公子成帶領申地、息地的軍隊去救援蔡國,在桑隧抵抗晉軍。趙同、趙括想要出戰,向欒武子請求,欒武子打算答應。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勸諫說:“不行。我們來救援鄭國,楚軍離開我們,我們就到了這裏,這是把殺戮轉移到別人頭上。殺戮而不停止,又激怒楚軍,戰爭一定不能得勝。即便戰勝,也不是好事。整頓軍隊出國,僅僅打敗楚國兩個縣的軍隊,有什麼光榮呢?如果不打敗他們,受到的恥辱就太過分了。不如回去。”於是晉軍就回去了。
當時軍官中要作戰的很多,有
人對欒武子說:“聖人的願望和大衆相同,所以能成功。您何不聽從大家的意見?您是執政大臣,應當斟酌百姓的意見。您的輔佐者十一個人,不想作戰的僅僅三個人。想要作戰的人可以說是大多數。《商書》說:‘三個人占卜,聽從兩個人的。’因爲是多數的緣故。”欒武子說:“各人的美德相同,才服從多數。好事是大衆的主張。現在有三位大臣主張,可以說是大衆了。依從他們,不也是可以的嗎?”
成公七年【原文】
七年春,吳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吊者也夫!《詩》曰:‘不弔昊天,亂靡有定。’其此之謂乎!有上不弔,其誰不受亂?吾亡無日矣!”君子曰:“知懼如是,斯不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