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孔子說:“《易經》的道理,已經達到極致了!”《易經》本來是聖人用來提高自己的德行,擴大自己的事業的。提高德行,必須增進智慧;擴大事業,必須由謙卑的禮儀着手;崇高的智慧,應當效法高高在上的天;謙卑的禮儀,需要效法低而且廣的大地。天地的位置,既經設定,《易經》的道理,就可以在天地之間實行了。人性得自天賦,將這一天賦的人性,不斷地持續再持續,就進入了道義的門戶,這是完成德業的根本。
以上第七章,說明《易經》是人類道德的根源。
第八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聖人看到天下萬物的繁雜,而要模擬天下萬物的容貌,以象徵萬物應有的形象;所以稱作“象”。聖人看到天下萬物的變動,於錯綜複雜的變化中,觀察到融會貫通的道理,當作處理事物的常規,將此常規,用文字寫出,附在後面,以判斷吉凶,所以稱作“爻”。爻是效,是效法事物的變化的意思。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象”所描繪的,是天下最繁雜的事物,但經過整理,不會使人厭煩。“爻”所敘述的,是天下最劇烈的變動,但在變動中,各有其規律性,不會使人混亂。“象”是經過模擬之後,再發表成爲言論;“爻”是經過議論之後,所做的變動;經過模擬與議論,“象”“爻”所象徵的變化,就能夠契合事物的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以下引用若干“爻辭”,以說明“象”“爻”經過擬議,契合萬物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