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字經11 (第2/5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平,豈宜一日不事講習?朕凡此既以自勉,還用督率汝曹。
《周書》曰:“不學牆面,蒞事惟煩。”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蓋蒙以養正,盛年力學,如朝日舒光。元良國之根本,支庶國之藩附。朕深惟列後付託之重,諭教宜早,弗敢辭勞。未明而興身,親督課東宮,及諸子以次上殿,背誦經書,至於日昃。還令習字、習射、覆講,猶至宵分。自首春以及歲晚,無有曠日,每思進修之益,必提撕警誡,斯領受親切。汝曹生長深宮,未離阿保,薰陶涵養正在此時,尚其愛日惜陰,黽勉勿怠,故復諄諄欲令汝曹皆知吾心也。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窮理格物,多識前言往行,是惟作聖之功。汝曹今日爲子弟,他日爲人父兄,取資匪遠,當思吾言。
——選自《聖祖仁皇帝御製文》
【譯文】
我自幼剛學走路,剛會說話時,就恭敬地接受莊嚴而仁慈的祖母的教誨:凡是飲食、走路、言語都有規矩法度。雖然平日獨居一處,也不敢超越忘記這個教誨。稍有不是,就加倍監督責罰。就是依靠這個嚴格要求,我纔能有所成就。我八歲繼承皇位,祖母著書訓誡幼小的我說:“自古稱做皇帝難,百姓衆多,皇帝以一人之尊統治天下,生養撫育,沒有不伸長脖子仰望着皇帝。要深思得民心才能得國土,使天下百姓都過着富裕安樂的生活,皇位才能永遠繼承進行下去的道理。你可要注意寬容、仁慈、溫良、恭敬,舉止莊嚴,說話謹慎,日夜勤勉,以繼承祖宗未完成的功業,這樣才能使我放心。”我聽了這些話,恐怕不能遵守這個大訓,只是說:“我只有自強不息,使功德日新月異。探求學問是百事的根本,沒有學問的人則惡行會日漸萌發。”所以我自小讀書,深感做學問的重要目的,就在於努力探索真理,求得知識,使上天之德、帝王之道,貫通始終,修心養性,不然就無法立身、齊
家、治國、平天下;不然也就無法得到權勢的應用。於是我每天都有學習課程,孜孜不倦,以此爲樂。雖是帝王所學,不必專門組織章節與句式,但由博覽到專精,這是先哲的遺訓,想必能網羅古籍上的記載,搜求研討藝文,唯此,才能增長見聞,充實增加自己的精神智慧。我在處理**之餘,就講習儒家經典、研究《周易》學問,對《太極》、《西銘》的義蘊,《河圖》、《洛書》的微旨,時常聚精會神地品味。依次翻閱歷朝史書,考究得失,再從旁涉及古文詩賦、諸子百家。《尚書·說命》說:“要始終掛念於古代書籍。”《周頌》說學問可以使人得到光明。這就是我之所以朝夕堅持不懈地求索的原因吧!
書法也是六藝之一,我每次想到心正才能筆正之說,寫字從來不敢輕易下筆,喜歡臨摹前人書帖,考究其本末。又《禮記·射義》上說:能夠達成禮樂之道,而且可以具體計算、實施,用以培養德行的,不如射。所以,聖賢君王從事於射。《易大傳》:弓箭的效能在於威震天下。我自小習熟箭射,也如讀書寫字一樣每天必修,練習久了,得心應手一發就能命中,常用此率領勇士羽林軍按時習射,每當想到祖宗向來都是用武功戡定暴亂,以文德引來太平,怎麼可以一天不演練呢?我平常既以此自勉,又以此督促你們。
《周書》說:“人若不學,就如面壁而立,處理政事一定煩瑣無方。”孔子說:“少成如天性,習慣如自然。”大概都是蒙童時期養成的好品德。少壯勤學,如朝陽放出的光芒。元輔良臣,乃國之根本,宗室乃國之屏障。我深感列位太后託咐之重,對後代的教育應當及早,不敢推託辛勞。天未亮就起身,親自督教皇太子和諸子,依次上殿,背誦經書,直到太陽西斜。以外還命他們習字習射,複述經書,直到夜半。從年頭到年尾,沒耽擱一天。每當想到進修的得益,必須提醒告誡他們,使他們親自領受。你們生長在深宮大院,未離保育,正是薰陶品學、涵養性情的重要時刻,要愛惜時光,努力不怠。因此,我再諄諄告誡,要讓你們都知道我的心意。木受準繩就直,金得磨礪就利,探究事物的道理,多懂得前賢的嘉言懿行,這是想當聖賢必備的功夫。你們今天爲子弟,將來爲人父兄,不必遠求,應當想着我的話。
鄭燮誡弟熱愛勞動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