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詩曰:
孤雲無定鶴辭巢,自負焦桐不說勞。
服藥幾年辭碧落,驗符何處咒丹毫?
子陵山曉紅霞密,青草湖中碧浪高。
從此人稀見蹤跡,還因選地種仙桃。
卻說文武百官謝恩已畢,各自散班,獨有一個老臣跪在金階之下,口稱“萬歲”。萬歲爺道:“階下跪的甚麼人?”這老臣奏道:“臣龍虎山正一嗣教道合無爲闡祖光範領道事張真人某。”萬歲爺道:“原來是張天師,不知卿有何事獨跪金階?”天師道:“臣蒙聖恩,天高地厚,有事不敢不奏。”萬歲爺道:“有事但奏不妨。”天師道:“昨日諸番進貢的寶貝,都是些不至緊的。”萬歲爺道:“哪裏又有個至緊的麼?”天師道:“是有個至緊的。”萬歲爺道:“朕父天母地而爲之子,天下之民皆吾子,天下之財皆吾財,天下之寶皆吾寶,豈有個至緊之寶之理?”天師道:“這個寶不是天下之寶,都是帝王家裏用的寶。”萬歲爺道:“若求生富貴,除是帝王家。朕纘承父王基業,西華門裏左首,現有廣惠庫、廣積庫、承運庫、甲字庫、乙字庫、丙字庫、戊字庫、兩座丁字庫,共是九庫。內殿另有寶藏庫,真珠、琥珀、車渠、瑪瑙、珊瑚、玳瑁、鴉青、大綠、貓睛、祖母,顛不剌的還有許多,怎麼又有一個帝王家裏用的至緊之寶?”天師道:“萬歲爺赦臣死罪,臣方敢奏,若不赦臣死罪,臣不敢奏。”萬歲爺道:“赦卿無罪,但奏不妨。”天師道:“陛下朝裏的寶貝,莫說是斗量車載,就是堆積如山,也難以拒敵這一個寶。”萬歲道:“敢是個驪龍項下的夜明珠麼?”天師道:“夜明珠越發不在話下了。”萬歲爺道:“似此稀有之寶,可有個名字麼?”天師道:“有個名字。”萬歲爺道:“是個甚麼名字?”天師道:“叫做個傳國寶。”萬歲爺道:“這傳國寶可載在典籍上麼?”天師道:“就載在《資治通鑑》上。”
萬歲爺道:“三教九流,聖經賢傳,諸子百家,哪一本書朕不曾過眼,怎麼不曾看見這個傳國寶哩?”天師道:“帝王之學,與韋布不同,故此不曾看見。”萬歲爺道:“怎麼帝王之學,與韋布不同?你說來與我聽着。”天師道:“帝王之學,只講一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與夫古今治亂興衰之所以然,豈肯下同於布衣寒士,尋朱數墨,逐字逐句,鬥靡誇多?故此陛下不曾看見這個傳國寶哩!”萬歲爺道:“既如此,卿說來與朕聽着。”天師道:“當原日三皇治世,五帝爲君,唐堯虞舜,三代夏、商、周,傳至週末,列國分爭,叫做個秦、楚、燕、魏、趙、韓、齊。卻說楚武王當國,國中有一個百姓,姓卞名和,閒遊於荊山之下,看見一個鳳凰棲於石上。卞和心裏想道:璞玉之在石中者,這塊石頭必定有塊寶玉。載之而歸,獻於武王。武王使玉人視之,玉人說道:“石也。”
武王說和欺君,刖其右足。文王即位,獻於文王。文王使玉人視之,玉人說道:“石也。”文王說和欺君,刖其左足。卞和抱着這塊石頭,日夜號哭,淚盡繼之以血,聞者也酸。楚武王聽見他這一段的情事,方纔把個石頭解開來,只見裏面果真是一塊嬌滴滴美玉無瑕。後來秦始皇併吞六國,得了這玉,到了二十六年上,揀選天下良工,把這塊玉解爲三段,中一段,碾做一個天子的傳國璽,方圓約有四寸,頂上鐫一個五龍交紐,面上李斯鐫八個篆字。是哪八個篆字?是‘受命於天,富壽永昌”八個篆字。左一段,碾做一個印形,其紐直豎,直豎紐上有兩點放光,如人的雙目炯炯。右一段,碾做一個印形,其紐橫撇,橫撇紐上霞光燦燦。這兩段卻不曾鐫刻文字。到二十八年上,始皇東狩,過洞庭湖,風浪大作,舟船將覆。始皇懼,令投橫紐印於水。投迄,風浪稍可些。又令投豎紐印於水,投迄,風浪又可些。遂令投傳國璽於水,投迄,風平浪靜,穩步而行。最後三十六年,始皇巡狩,到華陰,有個人手持一物,遮道而來。
護從的問他是甚麼人。其人說道:“持此以還祖龍。”從者傳與始皇。始皇看來,只見是個傳國璽。始皇連忙問道:“還有兩顆玉印,可一同拿來麼?”護從的跟問那個人,那個人已自不見蹤跡了。故此只是傳國璽復歸於秦始皇。始皇崩,子嬰將璽獻與漢高祖。王莽篡位,元佑皇太后將印去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黃金鑲之。光武得此璽於宜陽,孫策得此璽於新殿南井中婦人死屍項下,曹操得此璽於許昌,唐高祖得此璽於晉陽,宋太祖得此璽於陳橋兵變之中,元人得此璽於崖山之下。”
萬歲爺道:“這傳國璽現在何處?”天師道:“這璽在元順帝職掌。我太祖爺分遣徐、常兩個國公,追擒順帝,那順帝越輸越走,徐、常二國公越勝越追,一追追到極西上叫做個紅羅山,前面就是西洋大海。元順帝止剩得七人七騎,這兩個國公心裏想道:“今番斬草除根也!”元順帝心裏也想道:“今番送肉上砧也!”哪曉得天公另是一個安排。只見西洋海上一座銅橋,赤碐碐的架海洋之上,元順帝趕着白象,馱着傳國璽,打從橋上竟往西番。這兩個國公趕上前去,已自不見了那座銅橋。轉到紅羅山,天降角端,口吐人言說話。徐、常二國公才自撤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