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章採)
【註釋】
(1)趙宣子:春秋晉國人,名盾,又稱宣孟,爲晉正卿,卒諡宣子。言:進言推薦。韓獻子:名厥。晉悼公時,韓厥爲政,曾救宋伐鄭,復霸諸侯。卒諡獻子。靈公:晉襄公之子,名夷皋,爲人奢侈暴虐,後被趙盾之弟趙穿殺於桃園,在位十四年(前620前606)。(2)司馬:官名,掌管軍事。(3)河曲:晉地,故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蒲州。魯文公十二年(前615,即晉靈公六年)秦晉戰於河曲。(4)趙孟:即趙宣子。幹:觸犯。行:指行軍的行列。(5)鹹:都。(6)不沒:不能終其位的意思。(7)車:指車僕。朝、暮,這裏喻迅速。(8)禮之:以禮相待。(9)周:忠信。(10)不隱:不徇私包庇。(11)女:同“汝”,你。(12)不能:無能。(13)是:指“使人以其乘車幹行”這件事。(14)苟:如果。(15)臨長(zhǎng掌):主管、統領。(16)大夫:職官名,古代官員有卿、大夫、士之分。(17)二三子:猶言諸位。(18)中:合適。
吳子使札來聘
《公羊傳》
【作者小傳】本篇節選自《春秋公羊傳》。《公羊傳》的始作者是戰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於孔子弟子子夏,後來成爲傳《春
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春秋》作爲家學,世代相傳至玄孫公羊壽。漢景帝時,公羊壽與齊人胡母子都合作,方纔將《春秋公羊傳》定稿“著於竹帛”。所以《公羊傳》的作者,班固《漢書·藝文志》籠統地稱之爲“公羊子”,顏師古說是公羊高,《四庫全書總目》則署作漢公羊壽,說法不一。但比較起來把定稿人題爲作者更合理一些。今本《公羊傳》的體裁特點,是經傳合併,傳文逐句傳述《春秋》經文的大義,與《左傳》以記載史實爲主不同。寫作方法多以設問、自答展開傳述。如本篇“吳子使札來聘”即是《春秋》襄公二十九年經文中的一句,以下部分都是《公羊傳》對這句話的“微言大義”所作的傳述和解釋。
【題解】魯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吳國派公子札訪問魯國,《左傳》對經過情形有詳細記載。當時的吳王餘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吳國在公子札的父親壽夢就位時(公元前585年)就已稱王。但中原諸國還是視吳國爲蠻夷之邦,《春秋》記事稱之爲“吳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實際上是貶稱。而《公羊傳》出於“諸夏”的民族偏見和地域偏見,甚至否認吳國“有君、有大夫”,對《春秋》記事用語理解爲抬高了吳國的地位。本文就是《公羊傳》解釋《春秋》爲什麼用“吳子”肯定吳國“有君”,用“聘”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