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代序)
汪正球
本卷共收入川瑞康成自1914年(15歲)起至1971年(72歲),自初步文壇至取得巨大的文學成就後行將就木共50餘年間的掌篇小說20篇、短篇小說23篇,全面反映了作家掌篇小說與短篇小說的創作成就,展現了作家在此一創作領域中孜孜求索、精益求精的文學探索,是一部無論從題材上、主題上還是藝術探討上均極具代表性的小說選集。
首先,讓我們從創作時間即作品問世的角度,結合其題材、藝術特色觀察一下這40餘篇代表作。
短篇《招魂節一景》發表於1921年,是年川端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他的這一部描述馬戲團女演員悲苦生活的小說深得恩師菊池寬賞識,從此作家充滿自信地邁上文學之路。《非常》(1924年)是作家失戀後對戀愛失意的絞心般的痛苦的虛構之作,其中不乏對孤兒情懷與人生空幻的感嘆;《藍的海黑的海》(1925年)同爲對戀愛失歡、人生失意的苦痛哀怨的過濾器。這些早期作品雖在藝術上尚顯嫩稚,但鋪陳了他整個創作生涯中的文學基調:悲苦、孤寞、憂鬱與感傷。從《藍的海黑的海》中我們還可窺見川端作爲日本新感黨派運動的發起人之一,在文學上進行的初期探索;反映了一位飽具才氣的作家早年的浮躁、靈動與突破,是一個青年作家對西方未來派、立體派、表現王義、達達主義、象徵派等文學流派受其吸引並加以反思的過程。
1926年,作家根據在伊豆湯島的行旅遊歷,寫作了《伊豆的舞女》,這是作家在吸收西方文學新的感性的基礎上,力求體現日本文學傳統的成功嘗試,是川端文學中新的里程碑式的力作。這部描寫一東京心靈孤寂的學生與伊豆舞女純潔而淡澹的戀情的作品,帶來了他文學上的巨大成功。這部作品在其問世之後,曾十數次被日本電影界改編、上映,由此可見其歡迎程序之深之廣。這部成名作,以對伊三清麗的山川風物清澄鮮活的描繪,以對情竇初開的舞女純真情懷的簡淡的勾勒,對孤寂學子憂鬱而又充滿同情愛心的敘述,構成一幅跟憂憤的現實與心靈相對應的清新、自然、善良的人情風俗畫卷;其中洋溢着的隱而欲發的淡淡的戀意,予人以無限的感思與遐想,令人不禁爲之一掬感傷之熱淚。
《女人殺女人》(1928年)是作者根據他在溫泉遊歷時傳說之殉情自殺故事寫就的。日本屢見不鮮的殉情故事在作者筆下得到了藝術的再現,其中對日本民間傳統工藝陶藝的描述予人以盎然的意趣。
《仲夏的盛裝》(1931年)、《針、玻璃和霧》(1930年)和《水晶幻想》(1931年),是作家對西方意識流小說創作的仿學、探索之作,在創作主題上也試圖結合弗洛伊德氏的精神分析學說,是日本文壇較早出現的新心理主義作品。《仲夏的盛裝》敘述一名臨死的貧困男子囑託朋友省下辦喪事的錢爲美麗的妻子置辦一套送喪的華麗盛裝的奇誕故事,表現了男性深層意識中的男性中心意識;《針、玻璃和霧》以一位精神接近失常的女子的狂躁不安的意識流活動表現了“戀父情結”等主題;而《水晶幻想》則通過一名石女透過三面棱鏡對研究優生學的丈夫、雄狗與不育的母犬交配等的觀照,反映女性潛存的生殖本能。這一打破時空界限,任由意識、幻想飛翔的實驗性手法,在其往後的重要作品《雪國》、《山音》、《睡美人》等中一再得以展現,反映了作家對意識流手法的獨特的成功的探求。